“你看人家老陳”,這是鄰居們飯前飯后討論的焦點。他們口中的“老陳”就是陳木林。
陳木林是河南省鄭州市惠濟區(qū)老鴉陳村的一位農民,平時酷愛雕刻,2011年他雕刻的《漢夫子風雨竹》獲得了由國家知識產權局頒發(fā)的外觀設計專利和發(fā)明專利的殊榮。這是一幅銅板雕刻作品,它主要產生于一個簡單質樸的想法:“我想做個精致的,容易保存,收藏價值較高的作品”。
陳木林最開始接觸的是木版雕刻,但是木質材料保存時間短,不容易儲存。于是他就萌生了做“易收藏雕刻品”的想法。為了實現這一想法,他嘗試用易拉罐瓶子和鐵皮制作,由于這兩種材質很容易被腐蝕,實驗以失敗告終。2006年,陳木林開始考察省內外的雕刻市場,發(fā)現沒有銅版雕刻,于是就開始嘗試用銅板作為材料來進行制作。由薄到厚,由厚到薄,最后決定用2毫米厚度的銅板進行雕刻,用這樣的銅板雕刻出來的作品不變形,有立體感。
銅版雕刻不同于木版雕刻,它要使用特殊的工具——鉆頭。為了尋找合適的鉆頭,陳木林幾乎跑遍了整個鄭州機電市場,把每個型號的鉆頭嘗試一遍,最后終于找到適合銅版雕刻的鉆頭。
對于陳木林的這種執(zhí)著和堅持,老伴和孩子們也是極為支持的,有時還會主動幫助他搜集信息,尋找材料。
“很費事”是陳木林對銅版雕刻制作過程的形容。首先要找到合適的圖樣,然后經過鉆銅板,線鋸切割,手工打磨、拋光、粘貼等一系列程序才能完成制作。“很開心”也是陳木林對銅版雕刻制作過程的形容,“在鉆銅板的過程中,要全身心地投入,過程很困難,但是,每當雕出一片葉子,刻出一個字,就很有成就感,很開心”。
“劃破手腳是很正常的事”,看到陳木林笑呵呵的表述,那些傷口仿佛變得非常渺小,手上的粗繭也瞬間順滑了許多。
從開始到現在,陳木林一共完成了七套作品,一般都是歷史題材。除了《漢夫子風雨竹》,還有《難得糊涂》、《千字文》、《蘭亭序》、《福祿壽喜》等,每幅都精美別致,體現著銅雕作品的特有品味。
“你看人家老陳”是對陳木林的社會認可,是對陳木林藝術追求的贊譽,同時也是對陳木林家人最好的慰問和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