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天,它是一只體態端莊、豐滿肥碩的綿羊,蜷足伏臥,目視前方,仿佛還在咀嚼著美味;夜晚,它卻變成了頭頂燭火的明燈。
原來這是一盞漢代青銅燈。羊背恰似一個可以掀開的蓋子,身軀為空腔,正好儲放燃油。一只可活動的銅環穿過背上的小鈕,上提銅環可將羊背揭開,當蓋子倒翻后變為燈盤,提環恰好抵在它的鼻梁上托住燈盤。盤心置一朝天短錐用來掛置燈捻。盤沿后邊尖嘴處有一小流口,由此可將燈盤內剩余的燃油回收到臥羊的腹腔內。只要將燈盤扣回到羊背上,燈火就會自動熄滅,同時將熄滅后的殘煙封閉,避免嗆人。
這盞吉羊燈造型優美,工藝精湛,設計巧妙合理,羊身表面通體還鎏鍍了銀色的合金(以錫、銀等合金為主)。銀白色的合金鍍層不但美化了羊的潔白,還起到防腐的作用。此盞經歷了2000多年滄桑的青銅羊燈,是中國古代藝術品中實用與藝術完美結合的典范。關海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