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建文帝朱允炆是明太祖朱元璋之孫,1398年朱元璋死后以皇太孫身份即帝位,年號“建文”。即位不久,建文帝就采納大臣“削藩”的建議,剪滅諸王勢力,鞏固中央政權。但覬覦皇位已久的朱元璋第四子燕王朱棣在北京起兵反叛,數年后攻陷南京。
建文帝的生死一直是歷史謎案。一說朱棣攻占南京后,建文帝在宮中自焚而死;也有說建文帝改換僧裝,流落江湖,不知所終。近年來,一個關于建文帝可能避難湖南省永州市新田縣的說法引起了專家的關注。
2月6日至7日,“全國首屆建文帝蹤跡新田暨文化旅游產業發展研討會”在新田舉行,中國社科院歷史所研究員商傳、中國人民大學教授毛佩琦等專家學者出席研討會并進行了實地考察。與會專家指出,目前新田發現了疑似記錄有相關文字的碑刻,這些碑刻上留有的文字疑似和建文帝下落相關。不過,歷史上的建文帝是否避難永州新田,仍有待進一步考證和更多史料來證明。
神秘古堡引發猜想
2007年,新田縣文物考古人員在新田和寧遠交界處發現一座神秘古堡——大觀堡。這座神秘古堡建于荒山之上,圍墻長360米,約兩人高,全部由大型青條石砌成,古堡上仍存有門檻石等遺跡。
“大觀堡地面建筑面積7000平方米,石頭壘成的堡壘周長346米,城墻殘高4米左右,堡內有兩個大坑,山下不遠處有水源,大坑被認為是蓄水池。位于山頂的城堡并不平坦,有大面積高低不平的青石裸露,較平的地面上殘留的房屋地基仍在。堡上發現了17間房屋的基址,還有一個巨大的石坑,可能是蓄水池,也有可能是地下通道。”新田縣文廣新局文物管理所工作人員史世冬告訴記者。
“古堡規模如此之大,如果是當地富紳所建,在當地族譜等史料中應該有記載,但是翻遍資料,沒有看到關于這個古堡的任何文字、碑刻記錄。而這樣巨大的工程,人力、物力、財力從何而來?”神秘古堡引發了謝武經的注意,他退休前曾是湖南省文物局博物館處處長。他推斷該堡為明代建筑。
除大觀堡外,當地的“獨乳夫人”傳說也吸引了謝武經等人的注意。當地傳說,有獨乳夫人哺育過太子。經查,新田縣金盆圩鄉駱銘孫村,被傳為獨乳夫人的鄧氏夫家駱氏族譜中記載,駱氏先祖駱以誠曾為朱元璋將領,在征戰中陣亡。族譜記載顯示,駱以誠的小兒子駱婆保和建文帝年齡接近,1377年建文帝出生時,駱夫人鄧氏26歲。
寺廟碑刻上的“燕師”字樣?
碑刻上面記載的文字被認為是最重要的證據。新田、寧遠發現多塊與建文帝有關的碑刻,其中龍池寺遺址的碑刻被當地人認為是“鐵證”。
龍池寺遺址位于新田縣枧頭鎮洞心村。2010年,史世冬在龍池寺遺址發現一塊題為“緣化袈裟記 小行德祖梅等師亡代立之記序”的碑刻。碑上刻有“夫山曰安曇寺曰龍池”“自大明皇朝先師鐵峯悟真流亡”“剃本靖為僧‘燕師’”等字句。碑的下半截有“胡廷岫”“胡廷宣”“胡以恭”等人的捐贈明細,史世冬查洞心村《胡氏宗譜》,胡以恭生于大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胡廷岫和胡廷宣生于大明永樂年間,可以確定碑立于明初。朱棣取代建文帝成為皇帝前被朱元璋冊封為燕王,他的軍隊被稱為“燕師”。
此外,在距大觀堡1.5公里的寧遠縣梅木塘村還發現了兩塊碑刻。據村支書介紹,碑是20世紀70年代初,村里為了建碾米機房而從大觀堡搬下來的。其中一塊是“誓詞碑”,碑上寫有“圣帝之壽誕,為同人之嘉節,首士齊集虔誠致祭……誓詞惟皇上御極之年歲次月日等謹以……二帝神位前曰,惟二帝職司陰鑒”等字樣。另一塊“三章程碑”,則寫有大觀堡內的慈善機構樂善堂的管理措施和具體施舍條例。
“多年的研究,我深信建文帝確實避難新田,明史第一謎案的謎底最終將在新田揭開。”謝武經表示,這些年來,新田發現了大量與建文帝有關的文獻資料、遺址遺跡、碑刻、文物,使“建文帝避難新田”的史實更為真切、完整,并形成了一個證據體系。
“大膽設想,小心求證”
“建文帝是否避難永州新田?我們可以大膽設想、小心求證。”中國社科院歷史所研究員商傳表示,近年來,有關建文帝蹤跡研究在新田不斷有新的發現,這些發現具有很大的學術研究價值,但仍然缺乏足夠的說服力。下一步要在尋找論據鏈上下功夫,廣泛收集、不斷挖掘和整理民間的文史資料,進行科學整理,不斷提高研究水平。要進一步做好各種史料遺址的保護工作,整合資源,加大調查研究力度,使建文帝蹤跡研究有新的突破。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毛佩琦在研討會上發言時指出:“對建文帝種種傳說的再流行和新發展可以進行文化學、社會學、民俗學的解釋。但同時我也建議,關注建文帝蹤跡的各方人士,應注意研讀前人的研究成果。如果對建文帝的傳說進行考察,要用科學研究的方法代替猜想,用嚴肅的、經過考驗的史料代替傳說。讓感性回歸理性,讓感情回歸科學。另一方面,我不反對有關建文帝的傳說繼續傳下去,甚至有新的發展。它們是新的民俗、民間文化。它們可以豐富文化生活,擴大旅游項目,何樂而不為呢?但萬萬不能與史學研究混為一談。”(本報記者 龍軍 本報特約記者 禹愛華)
鏈 接
建文帝朱允炆是明朝第二位皇帝,其父朱標是明太祖朱元璋所立之太子,朱標中年去世后,朱允炆被立為皇太孫。朱元璋死后朱允炆繼承皇位,改元建文,史稱建文帝。建文帝在位僅僅四年,在削藩過程中與朱元璋四子、燕王朱棣發生戰爭,朱棣以清君側為名舉兵靖難,史稱靖難之役。靖難之役末期,朱棣軍隊攻入南京,建文帝在宮殿大火后失去蹤跡,有太監聲稱建文帝投火而死。后世關于建文帝的最終去向,有自焚說、出家說、隱居說及海外說等多種,建文帝的最后去向是明朝歷史中的著名懸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