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新聞資訊 >> 印象關注 >> 瀏覽文章

重新審視中國工業設計

2015/2/12 14:28:53 點擊數: 【字體:


重新審視中國工業設計


重新審視中國工業設計


重新審視中國工業設計


重新審視中國工業設計

 

    20世紀照相機和攝影技術的發展徹底改變了人們的生活和觀念,一種生動而豐富的記載形式誕生了。而大部分人不知道的是,中國是一個相機生產大國。國產相機鏡頭中折射出中國老百姓生活的鮮活記憶。圖為國產雙鏡頭反光照相機經典機型海鷗4型。

    “紅旗”在中國是一個具有特殊意義的名字。在國人心里,它有其他品牌不能代替的位置。紅旗不僅是中國國產第一輛轎車,也是國家領導人重大活動的專屬用車。紅旗享有“國家品牌”的盛譽,是民族尊嚴的象征。圖為紅旗90年代量產車型CA 7460。

    自行車自19世紀中期由西洋舶來中國,至今已有140多年的歷史,自行車始終作為人們日常生活使用之物,參與到人們的日常生活方式中。自行車輪上的歷史,車背上的生活,都在講述著屬于中國人自己的生存故事。圖為永久自行車。

    “搪瓷制品”是用瓷釉和搪的操作制成的。19世紀末搪瓷進入我國,20世紀初我國開始生產自己的搪瓷制品,20世紀60年代,普通家庭的家居用品處處都有搪瓷的烙印,茶杯、飯盆、臉盆,甚至痰盂都是搪瓷制品,簡直可以成為“搪瓷時代”。圖為久星搪瓷“萬紫千紅”系列。

    解放牌卡車、永久牌自行車、紅燈牌收音機、蝴蝶牌縫紉機、華生牌電風扇、海鷗牌照相機、向陽牌熱水瓶、上海牌手表……100年來,中國近現代工業的崛起和發展經歷了漫長而曲折的道路,凝聚了中國人的智慧。這些老物件關涉到中國產業建設和時代文化的變遷史,也關乎中國人民生活方式的變遷史。

    人民美術出版社經過數年策劃,日前推出了“百年民族”品牌的第一部——《中國民族工業設計100年》。該書以中國近現代工業文化發展為背景,選擇了一個多世紀以來中國曾經出現的代表性本土產品和品牌,梳理了這些產品和品牌形成發展的脈絡,以及相關的社會、文化、產業背景。本書基于中國工業設計博物館和十多個不同品類產品民間收藏博物館的龐大實物和史料,包括民國期間大量的珍貴手繪設計稿和史料照片,以及撰稿人對中國幾代設計師所進行的珍貴的口述采訪資料進行撰寫,呈現了中國100年來工業設計發展的脈絡。

    中國工業設計是在中國文化和中國近百年特殊歷史條件與背景下發生的,是具有“中國特色”的工業設計歷史過程。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在清政府所謂“新政”的推動下,西方機械制圖學傳入中國。以后的50余年中,中國民族資本以輕工業產品為突破口,興辦實業,移植西方工業設計思想,并依托當時的產業政策和法規,依托熱愛國貨的民族情緒和市場創立了自己的一系列民族品牌,如:鐘表有山東煙臺“寶牌”、上海“美利華”,火柴產品有“燮昌”“渭河水”“雙球”“中華”等,醫藥產品有“龍虎”牌清涼油……1931年,日本發動“九一八”事變,大部分生產資源落入敵手,加之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對中國的沖擊,使中國經濟受到了嚴重的破壞,雖然如此,中國民間資本還是拼命搏殺,艱難地維持著自己的品牌和產品。

    新中國成立后,中國民族工業設計的思想和實踐雖然沒有與國際發展同步,但也沒有完全隔絕和背離。自1949年后,新中國的工業設計開始學習前蘇聯的設計模式,20世紀60年代后倡導以“自力更生”方式建設工業體系;70年代后期有選擇地引進國際先進生產設備和技術,再到國家改革開放,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一直到新近倡導以工業設計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實現創新驅動轉型發展,中國工業設計的思想和實踐一直回應著時代的需求。

    得益于蘇聯的技術援助,1958年“解放牌CA10”型載重貨車問世,標志著中國人結束了不能制造汽車的歷史。“解放”車的誕生大大激發了國人的造車熱情,國車“紅旗”呼之欲出。1958年8月中央向長春第一汽車制造廠下達了研制國產高級轎車的任務,次年5月制造出樣車,定型為“紅旗牌CA72”型,后經多次調試,確定為“CA770”型,這是中國第一輛有正式型號的轎車。同年上海開始試制“鳳凰牌”轎車,“鳳凰牌”是大家非常熟悉的“上海牌”轎車的前身,是中國量產最大的民用小轎車。

    以上海華生電扇廠為代表的老品牌產品率先進行了工業設計對產品的改良,以企業或行業技術骨干結合學院的力量進行新產品開發工作。上海牌轎車以行業研究所為骨干力量配合企業升級舊產品,對產品進行了一次重大改良設計,并定型為SH760A型,通過重新設計的模具及建立配套企業體系,產量和產品質量都有大幅提升。70年代末,海鷗系列照相機產品經過多輪設計已趨成熟,海鷗4B型雙鏡頭反光相機成為老百姓最熟悉的“全民相機”,累計生產百萬余臺,并成為日后中國所有同類相機的設計母本。

    當年的不少品牌不僅贏得國內市場,甚至遠銷東南亞地區。新中國誕生以來,國民經濟相關的各個產業全面重建,國內市場對工業產品有著極大的需求,工業設計就在實踐中參與到各個類別的產品生產中。無論是歷次的產業升級還是產品更新換代,工業設計都扮演了重要角色。遺憾的是,由于種種原因,中國工業設計的歷史長期以來一直不為世界所知。

    面對中國工業設計的遺產,我們將它認定為“包袱”還是“財富”?如何從中國百年工業設計中汲取靈感再創新,創造中國工業設計的“甲殼蟲”神話?但必須清醒地認識到認真仔細地研究、整理中國的工業設計實踐和思想,可以在分享世界各國工業設計思想和成果的同時,貢獻出我們自己的工業設計文化。

    正如為本書作序的工業設計教育家柳冠中所言:“歷史離我們遠去,舊技術、舊產品必定被新技術、新產品所替代,但設計文化卻可以沉淀,可以被再開發。在全球工業設計發展的歷史長河中重新審視中國工業設計,注重的是中國設計文化的新內容,而不是傳統的成果,更重要的是發現未來中國工業設計的曙光,研究中國工業百年設計的宗旨就是:不僅是回顧,更是發現;不僅為懷舊,更期待超越。”本報記者 李百靈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中國文化報
0
相關信息
精彩展示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 慶陽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