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 肖雪)全國政協十二屆三次會議將于3月3日在北京隆重召開,記者昨日獲悉,兩位陜西籍全國政協委員——書法家、文史學者岳崇和陜西省文聯副主席、書法家雷珍民,將分別攜《關于糾正龍與dragon翻譯錯誤的提案》《關于將龍頭節作為國家法定節日的提案》兩“龍案”進京參會。
關于糾正龍與dragon翻譯錯誤的提案,岳崇委員告訴記者,龍與dragon在文化意涵、功能、地位、形象上有重大差別:在中國人心目中,龍是司水靈物、通天神獸,為人類奉獻的基本上是福佑性、建設性的正能量。龍與中華民族、中華文明根脈相連,海內外華人大都認同自己是人文意義上“龍的傳人”。但在西方,dragon是噴火怪獸、恐怖象征,基本上是被貶損、殺戮、否定的對象。從形象看,龍和dragon也有很大區別。岳崇委員表示,龍與dragon的相互誤譯最早可以追溯至四百多年前的十六世紀,在意大利傳教士羅明堅和利瑪竇編寫的《葡漢字典》里,就有了誤譯的跡象。到了十九世紀初,英國傳教士馬禮遜在其編寫的《華英字典》里,明確地將龍譯為dragon,同時將dragon譯為“龍”,從此誤傳至今。“中國文化中的龍與西方文化中的dragon是兩種不同的物象,將龍翻譯成dragon,和將dragon 翻譯成‘龍’,都是錯誤的。建議糾正龍與dragon的翻譯錯誤,將龍英譯為loong。”
關于將龍頭節作為國家法定節日的提案,雷珍民委員告訴記者:龍頭節又稱“龍抬頭節”、“春龍節”、“青龍節”、“二月二”、“踏青節”等,是我國的傳統節日。該節歷史悠久、布域廣闊,現已成為中國大部分地區、中華民族大多數成員都過的節日。“對中華民族而言,龍文化意義重大,但卻一直沒有一個直接、鮮明的節日與之對應。將龍頭節作為國家法定節日,可以彌補這一缺憾。”
著名龍文化研究專家、西安中華龍鳳文化研究院院長龐進和他的團隊是兩“龍案”的鼎力支持者。關于龍該譯作dragon還是loong,龐進表示,目前許多西方人不清楚龍與dragon的區別,誤以為中國人崇拜的龍是他們心目中的“怪獸”、“惡魔”。糾正龍與dragon的翻譯錯誤,可以讓西方人了解龍與dragon的區別,這也有助于中華民族的文化形象的樹立和中國國家形象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