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新聞資訊 >> 印象關注 >> 瀏覽文章

證件收藏見證時代變遷:民國身份證用指紋"防偽"

2015/5/22 18:34:29 點擊數: 【字體:

    現代人從呱呱落地開始就和各種各樣的證件結下不解之緣,我們的一生從準生證、出生證開始,之后我們要上戶口、接種各種疫苗、從小學中學直到大學有各種各樣的畢業證,工作之后有工作證、結婚要領結婚證……一系列證件見證著每一個人的人生路。在收藏領域,也有這樣一批證件類收藏品,不同年代的各類證件不僅僅見證了一個人的人生路,還見證了不同時期的變化發展,呼和浩特晚報記者就將帶您盤點近代以來不同歷史時期中那些人生不可或缺的證件。

證件收藏見證時代變遷:民國身份證用指紋

民國身份證

證件收藏見證時代變遷:民國身份證用指紋

民國戶口本

    民國時期的身份證和戶口本

    說起身份證和戶口本,作為每個人不可或缺的重要身份證明,大家一定十分熟悉,其實這兩種證明的雛形在古代就已經出現。在我國戶籍起源很早,春秋戰國時期就已經出現,當時的地方長官每年要將境內戶口登記狀況和賦稅收入預算呈報國君。

    居住在我市土左旗的收藏愛好者伍冠華先生收藏著不少老證書、老地契,在這些收藏品中就有民國時期的身份證和戶口本。“這是一張民國時期的身份證,證件的主人就是呼市本地人,證件上的字跡還很清楚,就是上面的內容跟現在的身份證大不相同。這張泛黃證件右半頁上填寫的項目包括姓名、性別、年齡、住址、籍貫、職業,辦證機構的名字、印章,證件的編號,還有持證人的左手食指指紋和雙手指紋符號和標注。頒證的日期是民三十五年(1946年)六月。左半頁上是照片和注意事項。”伍先生介紹道,1946年,國民政府修正公布后的《戶籍法》,明確提出“已辦戶籍登記之地方,得制發國民身份證,或經內政部核準以戶籍謄本代之。”而民國身份證最明顯的特點就是有指紋和雙手指紋符號來“防偽”。這張證書,地址是綏遠省歸綏縣清鄉局,除了地址上面還登記戶主姓名,年歲,居住在當地已經有多少年,從事什么職業,家中有幾個孩子,幾男幾女等等,看上去很像我們的戶口本。”伍先生說:“1928年前后的國民黨政府為了加強管理,公布了一條法令,按照這條法令的內容把市區分為區、坊、閭、鄰四級。以五戶為鄰,設鄰長;五鄰為閭,設閭長;二十閭為坊,設坊長;十坊為區,設區長。當時的戶籍制度規定清查戶口時,按戶填發門牌,令其懸掛,以便隨時考察,也就是查戶口。”

證件收藏見證時代變遷:民國身份證用指紋

證件收藏見證時代變遷:民國身份證用指紋

招贅合同

    畢業證收藏兩極分化價差大

    畢業證是由辦學機構頒發的用于證明學習經歷的書面憑證。是一個學生就業的重要文憑。

    “和國外不同,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我國的教育模式是為科舉制度服務的,沒有學歷證明和畢業證書,這種情況一直延續到清朝末期。隨著帝國主義勢力的不斷入侵,當時的清王朝有一批人提出‘中學為體,西學為用’,開始中國近現代教育西式化的進程,隨著西式學堂的出現,畢業證書出現了。”我市收藏愛好者王蒙表示剛開始自己收藏畢業證書是一種巧合,那是二十多年前的事了,他在一個古玩攤位上發現了一張民國時期的畢業證書,上面還貼著民國印花稅票,十分有趣,就買了下來,后來才發現畢業證書也是一種收藏品,其中精品更是價值不菲。而一些中小學的畢業證書卻一直在幾百元左右徘徊,特別是民國后期的中小學畢業證書基本就是100元左右一張。與民早期著名大學近萬元的畢業證不可比擬。我們要注意的是一些臨時畢業證不具備太大收藏價值,當然不是說不要收集,只是說不要花高價收集。抗戰8年,不少大學顛沛流離各地,因辦公條件很差,給很多學生發的是臨時畢業證書。這類證書往往不如正規的畢業證書整齊好看,制造都簡單粗略,美觀性也是紙品收藏價值的重要體現之一。建國后畢業證收藏主要是針對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證書,目前價位較低低,即便是著名高校的畢業證也是幾百元一張,投資和收藏價值目前并不大。

證件收藏見證時代變遷:民國身份證用指紋

八十年代婚書

證件收藏見證時代變遷:民國身份證用指紋

六十年代婚書

    從民國到八十年代的結婚證

    “結婚證收藏并不單指結婚證書,我們一般叫它婚育證明收藏,算是票證收藏中的一個種類,它在廣義上包括結婚證、結婚申請書、生育許可證等一系列和婚姻、生育相關的證書,在這其中結婚證最受人喜愛”,內蒙古收藏家協會會員票證收藏愛好者謝志偉介紹。

    謝志偉手中有一紙特別的婚書,但是和普通婚書不同,這是一本招贅合同。

    提起招贅合同,就要了解一下入贅。入贅俗稱招婿,是男方到女方家入戶,孩子隨母姓。原為母系家族婚制,是從妻居、服役婚等古婚遺俗的發展。入贅得以延續的原因主要有兩個:一是女方需要勞動力,需要養老接代;二是男子家貧而無力娶妻,只能以身為質到女家完婚。秦漢時,入贅形式具有“贅婿服役”的性質。宋代以后,入贅變為“贅婿補代”“贅婿養老”性質,女家沒有男性子嗣,招婿上門接續宗祧,補充勞力,并贍養女家老人。贅婚有改為妻姓與不改姓兩種形式。而這種招贅合同就是和入贅女婿簽訂的雙方權利義務分配表。

    除去這種特殊的婚書,不同時期的婚書有不同特點,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爆發,1912年 1月1日,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成立,清王朝的統治走到了盡頭,大紅的手寫婚書逐漸消失,油墨印刷的結婚證登上了舞臺。當時在結婚證上必須貼一枚一元印花稅票,婚書上的印花稅票就是政府的公章,象征著證書的合法性。解放后直到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婚書也有它的特點,這一時期的婚書也是最容易找到的藏品。1950年4月30日,新中國《婚姻法》的頒布不僅廢除了包辦婚姻,開始了男女平等、自由婚姻,也給結婚證收藏帶來了新意。新娘、新郎的名字不再先后排列,也不再區分字體大小,而是并列在一起,傳統婚書中的雙方父母、媒人、證婚人等一系列內容不再出現;結婚證由政府相關部門統一辦理、蓋章并頒發給新人,無需自行購買,更用不著印花稅票;證書上的內容也有了定式。在謝志偉的收藏品中,建國后的婚書從五十年代到八十年代中期都有。  □文/圖 呼和浩特晚報記者 張秋焱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呼和浩特晚報
0
相關信息
精彩展示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 慶陽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