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新聞資訊 >> 印象關注 >> 瀏覽文章

“真諦”一詞原為佛教用語 或與地藏王菩薩有關

2015/7/17 15:24:33 點擊數: 【字體:

   我們生活中的許多日常用語是由佛教用語演化而來的,人們只是習慣使用,而忘了深糾他們的來源。

  先說說“解釋”這個詞,就來源于佛教,它出現在漢代之后的史書中,這是因為佛教自東漢末年才傳入我國,東漢之后“釋”家的佛教才在我國逐步流傳開來。解,是傳播講解的意思。釋,也是解、開釋、釋放的意思。那么,當時人們為什么選擇傳播講解的必須是“釋”,而不是什么“趙錢孫李”或者“周吳鄭王”呢?因為“釋”是釋迦牟尼的姓氏,代表的是釋迦牟尼的佛教思想,是人類智慧的集大成者。“解釋”二字的存在,就是明確告誡人們把傳播講解“釋”家佛教作為追求,才能獲得覺悟,解脫生死輪回之苦。所以,“解釋”就這樣在不知不覺中成了通俗不過的日常口語了。

  佛教對我國傳統文化和人們的生活影響極為深遠,來自佛教方面的日常用語詞匯比比皆是。

  “真諦”一詞原為佛教用語,可能與地藏王菩薩有關。受釋迦牟尼佛的囑托,在佛陀既滅,彌勒未生之前,地藏菩薩自誓“地獄不空,誓不成佛”,要拯救諸苦。地藏菩薩的原型為印度教的大地之神,相傳他的坐騎是一個神犬,名叫“諦聽”或“地聽”,可以聽取不同世界的“真”、“俗”二音。“真諦”與“俗諦”合稱為“二諦”。“真諦”就這樣被泛指為最真實的意義或道理了。

  過去人們營造佛像并不是藝術家自由的創作活動,而是一項嚴肅的佛事活動,必須按照佛教經典所規定的標準進行,這種儀軌被總結概括為“三十二相”、“八十種好”,以后符合這些標準的佛像才可以開光供奉,于是“相好”逐漸成了一種好的標準。現在人們常說:“你把某人某事相好,別看走了眼”,“這是我相好的”等等,都是指對得上眼并內心喜歡的人。

  我們把平面的圖形叫“相”,把對應的符合立體特征的叫“像”。過去的佛造像在統一儀軌約束下,呈現的特征基本一致,人們認為他們都很相像,就說“好像呀”。后來把不好區分、模棱兩可、判斷不準的事物都說成“好像好像”的,這就是“好像”的由來。

  寺廟里供奉的如來佛像,通常并列三尊。其中,豎三世佛為“燃燈佛、釋迦牟尼和彌勒佛”,分別代表“過去佛、現在佛和未來佛”。佛教徒們又特別期望未來成果成佛,所以格外禮敬彌勒佛。他們口中誦念的“彌勒彌勒”,其實與“未來未來”既是諧音又是同意。

  “如意”原是如意輪觀音菩薩如意寶珠的略稱,確好滿足了人們“如我心意”的愿望。“大勢”、“吉祥”原是西方三圣之一“大勢至菩薩”和藏傳佛教密宗神“吉祥天母”的簡稱,也成了我們的日常用語。

  蕭學禹(作者系甘肅省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辦公室調研員、甘肅省雜文學會會員、甘肅省作家協會會員)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人民政協報
0
相關信息
精彩展示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 慶陽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