郵票齒孔雖然易被忽視,但是對于我們來講,那些小齒孔不失為郵票的一個最醒目、最易識別的標志。人們一看到齒孔就會想到郵票,而不會誤認為是火花或藏書票一類的東東。當然,也有一些郵票沒有齒孔,但畢竟是少數。這些齒孔除了便于撕取等實用作用外,還可以發揮鑒偽作用。郵票齒孔發明于一個半世紀之前。因其形狀、制作原理和所采用的制作設備不同,郵票齒孔也就種類繁多,特征各異。
1.齒孔的方向
郵票的打孔方式有線式平臺、梳式平臺、整版平臺、滾式、輪轉模削式打孔(后三種均是棋盤式打孔)等。紙張的前進可能會導致打孔出現一些異常,如雙重打孔、梳式打孔錯位、票幅變化等,因此齒孔也是有方向的。而我們所見到的郵票的橫豎是和圖案相關的,兩者并沒有直接關系,不要混淆。因此在表示票幅時,筆者用“·”而不是“×”連接。
2.郵票齒孔防偽和區分版式作用的發揮
齒孔度數僅是郵票齒孔的多項屬性之一,此外尚有打孔器類型、打孔方式、孔徑等。偽造者很難將孔針平均分配,或票幅差異,或由于孔針數不一樣(如偽造紙張強度不夠),而與真郵票齒孔度數不同。異形齒孔更增加了偽造者的難度。偽造的郵票由于切削壓力不足,齒孔處一般不易光滑平整,紙屑消除不干凈等等。齒孔防偽性只是一般,不可僅憑它判定真偽,而應綜合考慮所有因素。
3.莫名的整數情結
可能對郵票齒孔度數定義不了解,有些人以為非0.5度的齒度不是“整數”,是不可能存在的。有人甚至為了讓齒孔度數為“整數”,而刻意選擇票幅和齒孔個數,觀點是可笑的。齒數安排主要由孔徑、紙張強度、美觀程度、習慣等因素決定,沒有理由為一個“整數”齒度值而束手束腳。齒孔度數是一種密度的表示,與是否整數個齒孔無關,自然可以是小數,且事實證明絕大多數都是小數。
即使非整數個齒孔也是存在的,早期用線式打孔器打孔的郵票,邊緣某個不完整齒可能就是完整齒的幾分之幾。但由于齒孔是間斷出現的,不好判斷,一般不這么計算齒孔度數。
4.異形齒孔齒度的測量
采用“延續”的辦法:用兩枚同樣的郵票相疊,如果齒孔可以延續重合(1998-15T《何香凝作品選》、普30《保護人類共有的家園》是重合的),再數票幅內共有多少個齒孔(包括延伸部分),再用第二種方法計算即可。如果不重疊,則測量若干個齒孔內的距離,再用公式計算分段齒度。
5.粗齒、細齒似應稱為疏齒、密齒更為合理
集郵界習慣上將齒數更多的《民居》普票稱為普民居細齒,看似直觀方便,但不太科學。這涉及到孔徑是否決定齒孔度數的問題?讖酱罅丝赡苡绊懣揍槹才艛盗浚瑥亩g接影響了齒孔度數。但孔數才是齒孔度數的直接決定因素。如普29萬里長城(明)5分票的縱向孔針較大,因此可以觀察到每個齒都比其他長城普票細小,但齒孔度數是一樣的。這個“細齒”和通常所稱的“細齒”涵義是不一樣的。為避免混淆,筆者建議稱之為“大孔”,而將相同郵票齒孔度數較大的情況稱為“疏齒”,從而避免粗齒、細齒的稱謂。(文字整合《中國集郵報》相關文字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