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云同志“參加了艱苦卓絕的紅軍長征。在遵義會議上,他堅定支持毛澤東同志的正確主張,支持會議確立以毛澤東同志為代表的正確領導。”
—習近平
(墨拓)碑文:
紀念遵義會議五十周年
陳云
(碑存:沁陽市)
碑注:
這是陳云1984年9月14日為紀念遵義會議50周年所題的詞。
1934年1月中旬,中共六屆五中全會在瑞金召開,博古、張聞天、周恩來、項英、陳云當選中央政治局常委,博古仍為中央主要負責人。
盡管全黨和根據地軍民做出了最大努力,但由于當時“左”傾的指導,在中央蘇區粉碎國民黨第五次“圍剿”已不可能。10月上旬,為了保存紅軍的有生力量,中革軍委向各軍團發布了實行戰略轉移的命令。10月18日晚,陳云同紅軍第五軍團從江西曲利出發,踏上了舉世聞名的二萬五千里長征路。
1935年初,中央紅軍進入遵義城,陳云與劉伯承分別擔任遵義警備司令部政治委員和司令員。
到遵義后開政治局擴大會議是在黎平會議上確定的,但博古對此提出異議。當時,參加長征的中央常委只有博古、周恩來、張聞天、陳云4人,所以周恩來于會前征求張聞天和陳云的意見。張聞天和陳云認為還是應當召開政治局擴大會議,于是周恩來下決心,維持黎平會議的原議。
1月15日至17日,著名的遵義政治局擴大會議召開。會上,陳云堅決支持毛澤東的正確主張。會議決定取消“三人團”,增選毛澤東為中央常委,周恩來為黨內委托的對于軍事指揮下最后決心的負責者。會后,常委分工,以毛澤東為周恩來軍事指揮上的幫助者。正是這些決定,確立了毛澤東在黨中央的領導地位,從而挽救了紅軍,奠定了長征勝利的基礎。
當時由于中共中央同共產國際聯系的大功率電臺被毀,共產國際已很長時間沒有得到直接來自中共中央的消息,對遵義會議的內容也并不清楚。在此情況下,受中共中央委派,陳云回上海恢復黨的地下工作,后又赴莫斯科,從而恢復了中共中央同共產國際中斷近一年的聯系。
1935年10月15日,在共產國際執委會書記處會議上,陳云詳細報告了紅軍長征和遵義會議的情況。在談到遵義會議時,他說:“參加會議的不僅有政治局委員,還有全體軍事領導人、各軍團的軍團長和政委。”“這次政治局會議決定進軍四川。此外,我們在這次會議上糾正了第五次反‘圍剿’最后階段與西征第一階段中軍事領導人的錯誤。”“建立了堅強的領導班子來取代過去的領導人。黨對軍隊的領導加強了。我們撤換了‘靠鉛筆指揮的戰略家’,推選毛澤東同志擔任領導。”
這是中國共產黨高層領導干部系統闡述長征過程的最早報告,從而使共產國際了解了中國共產黨和中國革命的真實情況,對他們正確了解中國共產黨以毛澤東為代表的富有實踐經驗的領袖群體,具有重要意義。
云棲居趙天元撰文 張勇鐫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