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新聞資訊 >> 印象關注 >> 瀏覽文章

評論:歷史不會留給我們“備份文物”

2013/6/21 14:46:55 點擊數: 【字體:

  線路可以改道,開發可以延遲,經濟發展可以試錯,唯獨歷經千年的文物無法復制,一次有意或無意的損毀,都是無法修復的錯誤。

  據媒體報道,日前,廣州市蘿崗區來峰崗遺址考古發掘現場遭到破壞,5座商代晚期至春秋戰國時期墓葬被毀壞,已露面的先秦陶罐等文物被挖走。

  又是一次文物被毀!民國建筑金陵臺、妙高臺一夜之間被夷為平地的事件尚在眼前,公眾的憤怒和聲討尚未平息,又一場所謂的“誤會”出現了。態度之囂張,說辭之荒唐,令人瞠目。

  對歷史,對文物,我們正在失去最基本的尊重。據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統計,近30年來消失的4萬多處不可移動文物中,有一半以上毀于各類建設活動。工期趕上了,GDP增加了,政績閃亮了,與此相對應的是不可復制的文物消失了,歷史的痕跡湮滅了,文化傳承漸漸失去可感的依據。

  如果一個社會在發展思路上習慣于把一切都納入資本公式中計算,那么古建筑永遠比不過房地產,生態保護也會一直讓位于GDP。“唯GDP至上”的發展思路,對未來只能是一種竭澤而漁的傷害。線路可以改道,開發可以延遲,經濟發展可以試錯,唯獨歷經千年的文物無法復制,一次有意或無意的損毀,都是無法修復的錯誤。

  隨著改革的深入和經濟的持續發展,文物保護工作面臨著更多錯綜復雜的問題和挑戰,但文物保護部門在整個社會體系中還是處于弱勢地位,現行法律對破壞文物和準文物行為的處罰力度也遠遠不夠,而且缺乏一些必要的強制措施。因此,加強對文物的保護,必須加快相關法律的修改和完善,特別要加大執法力度,決不允許因一時的利益對破壞文物的行為妥協,更不允許口頭重視、行動變形。

  除了法律的保障和執法力度的加強,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懷著對歷史的敬畏感、對文明的自豪感,時刻提醒自己傳承文化、保護文物的義務和責任。

  文物是歷史留下的印記,是過去寫給今天和未來的書信,也是人類“生存于歷史中”的見證。歷史文化古跡損毀的后果是任何人都擔不起的,每一次想“抄近道”獲利而隨意破壞古文物和歷史建筑的行為,都應被視作對文明傳承的挑釁。因為,那些留在歷史中的足跡都是唯一的,沒有備份和重來的可能。(原標題:評論:歷史不會留給我們“備份文物”)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光明日報(2013-06-21)
0
相關信息
精彩展示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 慶陽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