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則“詞典取消‘六’字在用作地名時‘lu’的讀法”的消息又引起了熱議。原來,在中國社科院語言研究所編的《現代漢語詞典》(以下簡稱詞典)2005年修正定稿第五版中,六字在用作地名時被取消了“lu”的讀法。不僅是第五版,2012年出爐的第六版也沒有“lu”的讀法。
專家
讀音應遵循地方文化
據悉,我國有兩個地名中的六念作“lu”,一個是安徽的六安,還有一個就是南京的六合。
幾年前,關于六安的“六”字讀音是否可以由“lu”改為“liu”的問題引起了很多人的關注,本報也曾做了一系列報道。2006年,經省政府同意,六安得以保留了“lu”的舊音。
對于詞典取消“lu”的讀法,兩地居民紛紛反對。“從小到大都念‘lu’,假如念‘liu’的話,怎么聽都別扭!”“我每次都讀‘lu’,哪個讀錯了,我還會糾正他。這么看來,難道是我讀錯了?”……有六安網友還搬出歷史“抗議”:“漢武帝取‘六(lu)地平安,永不反叛’之意,賜名六(lu)安。而‘lu’的讀音更是可以追溯到上古時期,‘皋陶卒,葬之于六(音l)。禹封其少子于六,以奉其祀’。這么悠久的讀法,豈是說廢就廢的。”
對此,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古典文獻專業的謝秉洪教授表示,讀“lu”是出于地方文化保護,呼吁從遵循當地人的方言文化出發,應該考慮為六補上“lu”音。
記者也隨即采訪了著名語言學家、詞典學家王光漢教授。王光漢告訴記者地名是為地方服務的,讀音往往是約定俗成。“地方名稱要聽從地方的讀音,不能亂取消。”
現狀
六安當地仍讀“lu”音
記者就此事采訪了六安市民政局地名規劃科科長汪俊祥。他表示,六讀“lu”音仍收錄在六安市地名錄中,在當地沒有任何異議。“我們對外介紹都是讀的‘lu’音。”
六安市地名委員會顧問史紅雨告訴記者,“六”在地名中讀“lu”音,是有地方文化歷史淵源的,不是一個簡單的數字讀音,取消是不合適的。
他向記者介紹稱,2005年,民政部地名研究所有關負責人到六安,透露該所有意將“六”音由“lu”改為“liu”。“當時我是堅決反對的,向他講述了“lu”音的歷史根源和依據,他才恍然大悟。”
據史紅雨介紹,“六”作為皋陶的封地,指水邊的高坡,與“陸”字通假,符合當時沿淠河周邊的地形地貌。“漢武帝設六安國,意思是‘六地平安,永不反叛’,這個‘六地’指的是‘六(lu)’這個地方,而不是指“‘6個地方’”。
史紅雨表示,作為地名讀音,六(lu)安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它的價值可以申報世界地名文化遺產。”(龍冬冬記者王慧)(原標題:詞典取消六安"lu"讀法 專家:應遵循地方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