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新聞資訊 >> 印象關注 >> 瀏覽文章

專家稱中秋源于宮廷文人賞月說法不妥:根在民間

2013/9/17 9:09:13 點擊數: 【字體:

  省民俗學會秘書長李祥林,為您揭開中秋節的“身世”

  桂花飄香,風清月朗,我們即將迎來我國傳統節日——中秋節。

  從2008年開始,這份寄托著思鄉之情、團圓之意的節日,被列為我國法定節假日,足以見得國人對這個節日的重視。那么,這個節日的緣何而起?風俗習慣又是如何產生?今天,本報記者特邀專家為您解答。名詞解釋

  中秋節是東亞民間的一個傳統節日,起源于中國,為每年的農歷八月十五日,約在公歷的9月至10月初,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稱為中秋。因為這一天月亮滿圓,象征團圓,又稱為團圓節。

  起源

  “秋收際,祭拜月神祈求豐收;月圓滿,渴望世事美好。”

  四川省民俗學會秘書長李祥林認為,中秋節的起源與古代祭拜月神有關。“古代人崇拜自然,日月崇拜則是其中的一部分。”中秋節前后,也是一年秋收之際,祭拜月神有祈求豐收之意。此外,八月中旬月亮圓滿,這也代表了古人渴望世事美好的心愿。

  而對于網上“中秋節起源于宮廷文人賞月,后流傳民間”的說法,李祥林認為有待商榷。據當前能查閱的資料來看,自唐代開始,有關中秋節的文獻記載增多,詠月詩句亦頗豐。“古代文獻的記載以宮廷活動為主,民間事宜很少。”因此,單從文獻記載來判定中秋節的起源,略有不妥,“應當說,中秋節根在民間。”

  一般認為,宋代是中秋節最為盛行的時期。《東京夢華錄》中有這樣的記載:中秋節之際,商店販賣新酒,重新布置門前的彩樓。到了晚上,人家爭登酒樓賞月,絲竹簫管并作。里巷兒童通宵玩耍,夜市人馬雜沓,至于天明。

  習俗

  “吃月餅、賞月、觀潮等保留至今;祭月、拜月已少見”

  祭月、拜月、賞月、觀潮、猜謎、吃月餅、品桂花酒等都是古人歡度中秋的傳統習俗。如今,保留下來的習俗已經很少了,譬如祭月、拜月等幾乎沒有了。(所謂祭月是指拜祭月神,逢此時則要舉行迎寒和祭月,設香案,擺上月餅、西瓜、蘋果、紅棗、李子、葡萄等,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

  不過,吃月餅、賞月、觀潮等中秋習俗保留至今。

  1、吃月餅:月餅不僅是一種小吃,更有家人團圓,寄托思念的美好寓意。月圓之夜,一家人圍坐一圈,咬一口月餅,餡兒的滋味與餅皮的松脆交織,細嚼慢咽,融化在嘴里。

  2、賞月:唐宋時期,賞月之風頗盛。如今,賞圓月依舊是每家每戶的重頭戲之一,不少市民提前一個星期就會關注天氣情況,揣測著今年能否看到圓月。

  3、觀潮:從古至今,浙江一帶除中秋賞月外,觀潮也是一大盛事。“潮汐變化與月亮有關。”李祥林說,因此中秋前后的潮汐頗為壯觀,每年都會吸引不少游客前去觀賞。

  傳承

  “最重要的是大眾的接受心理和自覺維護的意識”

  面對“天價月餅”的來襲,傳統習俗的消亡,如何保護和傳承傳統文化成為一大問題。四川省民俗學會秘書長李祥林指出,傳統節日的具體形式隨著時代而變化,是不可避免的。雖然2008年中秋節被列入法定節假日,但李祥林認為,官方的引導能對文化保護起一定作用,但最重要的是大眾的接受心理和自覺維護的意識,“只有老百姓真心接受的東西,才能真正保留下去。”華西社區報見習記者肖茹丹(原標題:專家稱中秋源于宮廷文人賞月說法不妥:根在民間)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華西都市報(2013-09-17)
0
相關信息
精彩展示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途W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 慶陽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