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新聞資訊 >> 印象關注 >> 瀏覽文章

兔兒爺明代是神仙 清代成兒童玩具

2013/9/18 11:32:54 點擊數: 【字體:

兔兒爺明代是神仙 清代成兒童玩具

  兒時玩具“兔兒爺”。

兔兒爺明代是神仙 清代成兒童玩具

  手工月餅喚起中秋記憶。新華社發

  每年農歷八月十五是中國人傳統的中秋佳節。小孩們在八月十五前后,模仿成人供兔兒爺,后來這種民間節令習俗也傳入宮中,皇家也按民間習俗供奉兔兒爺。清末徐柯在《清稗類鈔·時令類》中說:“中秋日,京師以泥塑兔神,兔面人身,面貼金泥,身施彩繪,巨者高三四尺,值近萬錢。貴家巨室多購歸,以香花餅果供養之,禁中亦然。”故宮博物院現藏多種兔兒爺,那就是皇家小兒祭月的遺物。

  兔兒爺大的有三尺多高,小的只有三寸,均是粉白面孔,頭戴金盔,身披甲胄,背插令旗或傘蓋。它的坐騎有獅、虎、鹿、象不等。兔兒爺左手托臼,右手執杵,做搗藥狀。此外,還有呱嗒嘴的兔兒爺,其制空腔,活安上唇,中系以線,扯之,則兔唇亂搗……總之,種類繁多,不一而足,每進舊歷八月,便設攤于街頭,適成節日一道風景。

  兔兒爺的起源約在明末,明人紀坤的《花王閣剩稿》記載:“京中秋節多以泥摶兔形,衣冠踞坐如人狀,兒女祀而拜之。”到了清代,兔兒爺的功能已由祭月轉變為兒童的中秋節玩具,制作也日趨精致,有扮成武將頭戴盔甲、身披戰袍的,也有背插紙旗紙傘、或坐或立的,還有扮成兔首人身的商販、剃頭師傅、縫鞋匠,不一而足。兔兒爺是老傳統玩具,老舍先生在《四世同堂》中這樣描寫:“臉蛋上沒有胭脂,而只在小三瓣嘴上畫了一條細線,紅的,上了油;兩個細長白耳朵上淡淡地描著點淺紅;這樣,小兔的臉上就帶出一種英俊的樣子,倒好像是兔兒中的黃天霸似的。它的上身穿著朱紅的袍,從腰以下是翠綠的葉與粉紅的花,每一個葉折與花瓣都精心地染上鮮明而勻調的彩色,使綠葉紅花都閃閃欲動。”

  兔兒爺寓意:坐象兔兒爺,象與祥同音,寓意吉祥如意。坐虎兔兒爺,虎為百獸之王,是統帥,寓意事業興盛,人脈廣博。麒麟兔兒爺,因麒麟吐書的典故而流傳,象征著學識廣博,學業有成。坐葫蘆兔兒爺,因葫蘆與福祿同音,象征著福祿雙全。兔兒爺是舊京中秋應節應令的兒童玩具。人們按照月宮里有嫦娥玉兔的說法,把玉兔進一步藝術化、人格化,乃至神化,之后,用泥巴塑造成各種不同形式的兔兒爺。

  在清朝年間,上至北京東安市場的高級貨店,下至各大廟會集市及繁華地區街攤都會有擺賣的“兔兒爺”。那時的兔兒爺,多是用泥模子扣出來的,也有手工捏的。除了頭頂上那對長耳朵和畫上的三瓣兒嘴巴露出兔子模樣外,“兔兒爺”的身體、臉形、姿態都是人的樣子。除源于清光緒年的一種金甲紅袍、端坐于蓮花塘上的正統型兔兒爺外,常見的兔兒爺大致分為戲曲角色型和生活型兩類。前者臉譜穿戴、身段神氣。后者更加人化,也更趨社會時尚,如剃頭師傅、或是縫鞋、賣餛飩、賣茶湯的……社會群相應有盡有。

  現如今,兔兒爺已成了稀罕物。在北京的廠甸、后海以及少數商場的工藝店里還能偶見。在北京的東岳廟北京民俗博物館中保存了一些各種造型的兔兒爺玩具。(原標題:兔兒爺明代是神仙 清代成兒童玩具)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中新網(2013-09-18)
0
相關信息
精彩展示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 慶陽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