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葉 飛 編譯
世界遺產受到的威脅因素是多樣的,除了自身的老化,還要面對自然災害、環境污染、城市化與旅游業快速發展等帶來的挑戰。諸多威脅因素中,戰爭與武裝沖突這種“人禍”帶來的破壞比“天災”更令人觸目驚心。
沖突地區的文化遺產保護問題引起國際社會的高度關注。近日,多國為國際基金會慷慨籌款,聯合國安理會則通過有關決議,系列舉措均旨在保護文化遺產免遭沖突破壞、打擊文物走私并為文化遺產修繕提供資金。
國際基金會籌款5億多人民幣
3月20日,巴黎盧浮宮,名為“沖突地區國際遺產保護聯盟”的基金會浮出水面,吸引了全球媒體的目光。當天舉行的籌款會議上,法國總統弗朗索瓦·奧朗德,阿聯酋副總理兼內政部部長謝赫·賽義夫·本·扎耶德·阿勒納哈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干事伊琳娜·博科娃,阿布扎比旅游文化局局長穆罕默德·哈里發·穆巴拉克,法國前文化部長雅克·朗等悉數到場。
據法國、阿聯酋、科威特媒體報道,多國為“沖突地區國際遺產保護聯盟”投入的資金總額將達7550萬美元(約合5.2億元人民幣)。法國將向基金會投入3000萬美元,沙特阿拉伯將投入2000萬美元,阿聯酋將投入1500萬美元,科威特、盧森堡、摩洛哥將分別投入500萬美元、300萬歐元、150萬美元。此外,來自美國的托馬斯·卡普蘭將私人捐款100萬美元。
弗朗索瓦·奧朗德表示,在阿富汗巴米揚、伊拉克摩蘇爾、敘利亞帕爾米拉、馬里通布圖等地,文化遺產遭到了極端組織的劫掠和嚴重破壞。極端組織企圖以此“扼殺人們的希望,消除文化多樣性”。
謝赫·賽義夫·本·扎耶德·阿勒納哈揚表示,自“阿布扎比會議”以來,針對沖突地區文化遺產保護的國際合作已經取得了不小的進展。達成并落實《阿布扎比宣言》,以有效和可持續的手段保護這些文化遺產,堪稱一項歷史性的成就。“我們期待并歡迎更多公共、私人捐助者加入,讓我們共同保護多彩的世界遺產。”
據了解,“阿布扎比會議”是在法國政府和阿聯酋政府共同倡議下,于2016年12月2日至3日在阿布扎比舉行的保護瀕危文化遺產國際會議。會議上,來自中國、法國、美國、英國、德國、意大利等近50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的代表一致通過了《阿布扎比宣言》。該宣言指出:設立一項國際基金,保護在武裝沖突中瀕危的文化遺產。建立國際避難網絡,為因武裝沖突和恐怖主義而瀕危的文化遺產提供臨時保護。
國際社會提供更廣泛支持
除了籌款,此次會議為沖突地區的遺產保護爭取到了更廣泛的支持。
意大利稱,將繼續履行提供軍事人員支持的承諾。該支持指建立“文化保護藍盔部隊”。2015年,敘利亞帕爾米拉古城遭到極端組織破壞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通過了意大利政府提出的建立“文化保護藍盔部隊”提案。當時,意大利建議,組建由專業人士組成的特別工作組,以便能夠在世界各地出現危險苗頭或文化遺產遭破壞時,對相關文化遺產及時采取保護或救援行動。“藍盔部隊”特指聯合國維和部隊,士兵頭戴天藍色鋼盔或貝雷帽,上有聯合國英文縮寫“UN”。
作為亞洲最早響應《阿布扎比宣言》的國家,中國積極支持建立國際文物避難網絡的倡議,將承擔起國際義務,接受瀕危文化遺產臨時避難避險。德國、墨西哥做出了同樣的承諾。瑞士則承諾,將為“沖突地區國際遺產保護聯盟”的建立提供人道主義支持——基金會總部設在日內瓦。
今年3月24日,聯合國安理會召開會議,一致通過第2347號決議,譴責恐怖組織在沖突局勢中對文化遺產的破壞和非法販運活動。決議要求會員國采取恰當措施,防范并嚴厲打擊非法買賣源自武裝沖突地區的文化遺產的行為。
伊琳娜·博科娃指出,蓄意破壞文化遺產是一項戰爭罪行,這種做法已經變成某些恐怖組織的一種戰爭策略,在全球范圍內對其他文明進行文化清洗。捍衛文化遺產不僅是一個文化問題,也是國際安全方面的當務之急,與捍衛人的生命同等重要。
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劉結一呼吁,國際社會應加大對沖突地區國家的支持,切斷恐怖組織走私、販運文化遺產的渠道,共同保護文化遺產免遭戰火侵襲。
多少文化遺產在戰火中凋零
究竟有多少文化遺產在戰火中遭到嚴重破壞,目前尚無準確的統計數字。據《世界瀕危遺產名錄》顯示,目前共有55處遺產地瀕危。從地區上看,非洲和阿拉伯國家的瀕危遺產地最多,分別是17處和21處,其次是拉丁美洲7處、亞太地區6處、歐洲和北美洲4處。其中,阿富汗、伊拉克、敘利亞、利比亞的世界遺產多因在戰火中遭到嚴重破壞而瀕危。
阿富汗中部的巴米揚山谷,約3000個大小不一的佛窟被列為瀕危遺產。2001年,歷經千年滄桑的巴米揚大佛被炮火破壞,只剩斷壁殘垣。
2015年,伊拉克尼姆魯德和哈特拉古城遺址在一周內相繼遭到極端組織占據、搶掠,最終被夷為平地。2016年5月,古城摩蘇爾屹立千年的城墻被推土機鏟平。今年3月7日,伊拉克政府軍從極端組織手中收復了摩蘇爾,但摩蘇爾博物館的文物“什么也不剩了”。
因動蕩局勢對遺產地造成損害和威脅,利比亞加達梅斯古鎮、塔德拉爾特阿卡庫斯石窟、昔蘭尼考古遺址、萊波蒂斯·馬格納考古遺址和塞布拉塔考古遺址均于2016年被列入瀕危遺產名錄。
在敘利亞,大馬士革古城、布斯拉古城、帕爾米拉古城遺址、阿勒頗古城、騎士堡和薩拉丁堡、北敘利亞的古村落6處世界遺產于2013年全部被列入瀕危遺產名錄。如今,帕爾米拉古城遺址中擁有2000年歷史的貝爾神廟、巴爾夏明神廟已被摧毀。據報道,在過去兩個月里,極端組織炸平了城內由4組立柱組成的四柱殿,支撐凱旋門的16根羅馬柱僅殘存兩根,古羅馬劇場正面外觀的雕刻損毀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