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尚商店、露天咖啡、美食餐廳、街頭藝人、幽靜公園……在占地面積不足一平方公里的倫敦市中心科文特花園街區,各種生活設施應有盡有,它就像一塊強大的磁石,吸引著倫敦的居民和來自世界各國的游客。這片街區的歷史可以追溯到中世紀,中心曾經是一座有著悠久歷史的市場。市場在1974年關閉之后,被逐步改造成商店和餐廳。以市場為中心展開的街區改造工作,使科文特花園街區成為英國街區保護的典范。
除了上述各種設施之外,市場西側的圣保羅教堂不僅得到很好的保護,而且經常舉行各種精彩演出,市場東側的倫敦交通博物館,也成為街區的重要文化符號。
類似科文特花園這種被立法保護的街區,遍布英國各地。據英國有關部門統計,僅在英格蘭地區,受保護街區就有1萬多個。
立法明確“保護”的內涵
在街區保護方面,英國是名副其實的先行者。早在1967年,為了各地有歷史特征和價值的街區得到成片保護,英國出臺《城市宜居條例》,正式引入“保護區”的概念。1972年和1974年,在《城鄉規劃法》的修訂中增加了對保護區內建設活動的控制管理,并賦予了地方規劃機構頒布“保護區保護令”的權力。1990年的《(登錄建筑和保護區)規劃法》除了給出登錄建筑和保護區的定義和法律程序外,還包括新的開發、拆除、改進、公眾參與、產權和財政資助等內容。
英國保護區的規劃管理主要由地方政府的規劃管理部門負責,專職的保護官員中有建筑師、設計師和城市規劃師。
建設性保護
參與街區保護工作的“英格蘭遺產”機構的人士說,英國各地政府對街區的保護大致有三個步驟:首先,就有建筑和歷史價值的街區組成元素達成一致;然后,制定詳細方案,一方面確定如何保護需要保存下來的街區元素,另一方面確定如何改變和取代價值略低的街區元素;最后,展開施工,但是施工結果必須確保增強街區歷史特色,而不是削弱街區傳統因素。
“英格蘭遺產”在參與街區保護中提出“建設性保護”的概念。該機構人士認為,做到街區的成功保護,必須要有三項基礎:一是要有敏銳判斷、長遠視野和全力投入,二是對街區特色要有深度理解,三是要有加強街區特色的能力,而不是損毀街區特色。
英國在街區保護中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保護與發展并重。專業人士指出,街區保護的目的不在于守舊,更不是為了阻止改變,而是為了更好的發展,每個保護區內都有得到改變的地方
第三方介入保護
在英國街區保護工程中,一個重要的成功經驗是,全國性和地方性的民間團體可以干預保護區內的建設活動,使文化遺產的保護除去政府和私人兩方面外,增加了第三方的力量,強調了文化遺產的“公共屬性”,使保護成為名副其實的群眾運動。
英國各地方政府還把街區保護發展成為一種“全民活動”,讓街區內的居民參與進來。政府為保護區內的居民制定了通俗易懂的管理手冊,明確了街區內居民的義務。例如,居民刷墻、砍伐院內樹木時,都必須遵守保護區內的相關規定,確保不影響街區特色。
一名居住在保護街區內的朋友向記者介紹,他幾年前在試圖砍伐自己家的樹木時,按照規定提前6周向當地政府提出申請。政府在評估這顆百年大樹對街區景觀的價值貢獻后,決定對其進行保護,他的砍伐計劃只能放棄。
此外,一些地方政府由于管理人手有限,還鼓勵居民舉報可疑的修建行為。例如,記者居住的倫敦卡姆登街區,其官網就提醒:在保護區內,未經許可進行拆除施工是犯罪行為,如果您覺得有人可能未經我們許可就拆除房屋或者房屋的一部分,請立即向我們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