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建蘭
“韓休墓中的精美壁畫,由于歷經(jīng)千年,加之受地下水、微生物等影響,已出現(xiàn)了霉菌、空鼓、起翹變形和剝落等病害,清理保護工作十分困難……”近日,在“體驗考古 感受文明”2015年陜西考古新發(fā)現(xiàn)公眾報告會現(xiàn)場,陜西歷史博物館壁畫保護部副部長、韓休墓壁畫保護技術項目負責人楊文宗的一席話,讓大家陷入了沉思:古代墓葬壁畫該如何保護,文保專家為何要將其揭取、搬遷,整個過程又是如何完成的?
清理是前提
位于陜西省西安市長安區(qū)郭新莊村南的韓休墓,是一座由長斜坡墓道、4個過洞、5個天井、甬道和墓室組成的唐代高等級墓葬。由于盜擾嚴重,該墓在2014年被發(fā)現(xiàn)時僅一個壁龕內(nèi)殘存著140余件騎馬俑、仕女俑,除此之外,墓室內(nèi)空無一物。“墓室內(nèi)的精美壁畫,是五六個文保人員花費了兩三個月時間清理出來的。”楊文宗介紹,這個過程十分緩慢,要用小棉簽蘸上蒸餾水等液體,一點一點地小心進行,才能將壁畫表面的泥土、霉菌等清洗干凈,同時也避免清理過程中對壁畫造成損害。
2014年,韓休墓壁畫一亮相便引起巨大轟動,除了韓休是唐玄宗李隆基執(zhí)政初期最為器重的宰相之一、傳世名畫《五牛圖》的作者韓滉之父的身份外,更在于其墓室中的山水畫是目前考古發(fā)現(xiàn)唐代最早的獨屏山水畫,而且墓室東壁上的樂舞圖是近10年來陜西省發(fā)現(xiàn)的幅面最大且滿繪的罕見唐代男女對舞圖。“迄今為止,陜西發(fā)現(xiàn)的唐墓壁畫多數(shù)都是繪制在磚墻或土墻上,被發(fā)現(xiàn)后,采取原址保護的方式難度極大,因此,主要采取揭取后重新加固修復的方法進行保護。”楊文宗說。
韓休墓壁畫的揭取工作從2014年7月開始,文保專家先后召開了3次論證會,最終確定:采用傳統(tǒng)鏟取法和整體搬遷法保護。根據(jù)該方案設計的技術路線、實施步驟,文保人員在一個月的時間內(nèi)使用傳統(tǒng)的鏟取法完成了第一階段壁畫的揭取工作,成功揭取甬道兩側壁畫及墓室四幅高士圖壁畫,之后又于2015年7月底對墓室內(nèi)的玄武圖及穹頂部位的日、月、星象圖3幅壁畫采取傳統(tǒng)方法進行揭取,兩次揭取壁畫共計18幅,總面積約30平方米,現(xiàn)已全部放回實驗室并陸續(xù)開展后期加固、修復工作。
揭取很關鍵
墓室壁畫是如何被成功揭取的?1月29日,當記者趕到韓休墓現(xiàn)場時,幾名文保專家正在對準備揭取的三幅壁畫進行烘烤。三幅壁畫的高度均為1米多,長度有所不同,其中最長的一副為1米左右。楊文宗對記者解釋,用傳統(tǒng)方法揭取壁畫時,首先要根據(jù)不同的病害采取不同的治療措施,對壁畫進行預加固,比如酥松的地方注入加固劑,使其表面穩(wěn)固,對起翹、脫落的邊緣進行填補,達到對壁畫保護的目的。
同時,由于壁畫所在的地下墓道都很潮濕,這會影響加固藥水的吸收,所以還要進行烘烤,讓壁畫揭取的部分充分干燥后,再對壁畫進行標號,準備分割。一般情況下,文保專家都會從壁畫的空白處進行分割,這樣不影響畫面的整體,而單幅人物、單個屏風畫,也都可以單獨分割、獨立成幅。這個過程大概需要1至2個小時。
楊文宗介紹,等所有這些工序都完成之后,還要將事先準備好的宣紙,按要求逐一平鋪在壁畫表面,然后在紙上一遍又一遍地涂抹膠水。這種膠水從桃樹的分泌物中提煉而成,天然無污染,經(jīng)過多年實驗,被證實是揭取壁畫最合適的膠水。由于涂抹了膠水,壁畫被牢牢地粘在宣紙上。不論是保存完整的部分,還是碎塊碎渣,都不會因為揭取而脫落。
至此,壁畫的揭取工作即將完成,但也到了能否成功的關鍵時刻,正如楊文宗所說,壁畫揭取是一門主要依靠經(jīng)驗和感覺的手藝活,就像醫(yī)生用手術刀一樣,深淺、角度、力度都必須高度精確。揭取前,文保人員會將早已準備好的托板放到與壁畫平行的位置,壁畫從墻上揭取后,背面朝上放置在一塊鋪有海綿的托板上,等文保人員清理完壁畫背面的殘土后,壁畫的背面會被壓上同樣一塊鋪有海綿的木板,立即運往實驗室進行修復。
搬遷也重要
考慮到韓休墓室中發(fā)現(xiàn)的樂舞圖、山水圖、朱雀圖3幅壁畫面幅寬、體量大,又都具有重要的研究價值,文保專家經(jīng)研究后決定,對這3幅壁畫實施整體搬遷,同時建議整體搬遷時兼顧墓葬結構、考古遺址等相關信息的提取。“墓室壁畫的保護性揭取,也是因其不具備保護的環(huán)境和條件的無奈之舉,因此,整體保護最為理想。”楊文宗說。
從2015年10月下旬至11月底,文保人員先對韓休墓室中的穹頂及墓室磚墻拆除,對拆卸下來的磚逐一進行編號,以便為日后的復原提供依據(jù)。隨后對3幅壁畫進行了表面滲透加固、空鼓灌漿、表面封貼、打石膏包等整體搬遷之前的保護工作,甚至為了保證壁畫的安全,還專門為墻體建模。后又根據(jù)模型制作了一個完全按照墻體凹凸的反向支撐板,這塊起固定作用的板子扣到墻上時,幾乎做到了與墻體無縫貼合。
文保人員同時還使用了一種鋼延性混凝土的專利材料來填補壁畫背面的磚縫,以加固整個磚墻體。經(jīng)試驗后證明,用這種材料加固后,即使墻體推倒墻磚也不會散。最后,再在壁畫外圍整體安裝槽鋼鋼架固定,去年11月27日,在吊車的幫助下,3幅打包好的壁畫被吊起搬離現(xiàn)場,至此,歷時一年多的唐韓休墓壁畫搬遷工作順利完成。
“壁畫雖經(jīng)揭取、修復、加固,以木質(zhì)或鋁合金支撐架替代了原支撐結構(墻壁),以相應的滲透加固劑鞏固了原地仗層,但其材質(zhì)結構仍基本保持原狀,因此,搬遷過程中也極為重要,一定要避免劇烈碰撞,更要做好防雨等安全措施。”楊文宗說。
接下來,如何才能盡快完成修復,重現(xiàn)這批精美壁畫的昔年色彩,成為文保專家面臨的新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