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紅軍長征不僅錘煉了偉大的黨和偉大的人民軍隊,還鑄就了偉大的長征精神。長征精神成為我們黨和軍隊作風建設的基因,直接促進了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的勝利。
在新的歷史條件下,長征精神作為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民族品格的集中體現,是黨領導全國人民不斷前進,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不竭動力源泉;弘揚長征精神具有偉大的歷史意義和現實意義。
長征是人類精神的豐碑,體現了不屈不撓、勇于犧牲的精神品質和偉大情懷。長征精神產生于中國又影響世界,是崇尚正義、追求進步的人類的共同財富。
加強長征路線與長征文化的開發宣傳具有重大的社會意義和經濟意義。長征與長征精神是我國現代史的重要內容,也是中國軟實力和世界歷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強長征路線和長征文化的開發,對于讓后人銘記歷史、讓世界了解中國,都具有重大的社會意義。長征沿線至今仍是全國經濟發展水平較低的區域,加強長征路段的相關基礎設施建設和產業扶持,能夠更好地帶動這些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對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具有重大意義。
長征路線承載了中國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的一段燦爛輝煌的時期,見證了光輝的歷史,完全符合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的條件。長征精神已經成為流淌在中國人血液里的文化因子,是中華民族和中國共產黨歷史文化的“活”的體現,完全符合申報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條件。為此,我提出幾點具體建議:
加強研究,提煉、規范長征精神與長征路線的內涵與范圍。要形成系統完整的長征史料;要對長征精神做進一步提煉和總結,深刻體現長征精神的實質和內涵;在表達上既要考慮國際可接受性,更要體現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
加強長征路線基礎建設。長征路線分布著眾多的紅色區域和紅色遺跡,雖然部分地區已經建立了紀念設施,但總體來看,還沒有形成統一的保護和開發體系,加上交通不便,容易造成相關遺跡的破壞,也不利于長征文化的系統深入挖掘和宣傳教育。由于長征路線涉及多個省區市,基礎設施建設必須由國家統籌實施。因此,建議在國家層面組建長征路線基礎設施建設規劃協調辦公室,全面負責相關建設的規劃和協調工作;由財政資金引導社會資金,用于加強長征路線的基礎設施建設。
建立“紅色旅游”基金。建議由國家文化產業母基金出資作為引導資金,吸引部分社會資本,組建“紅色旅游”基金,進行長征沿線旅游線路和相關旅游產品的開發。
由文化部牽頭,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等部門及有關省區市參與,成立申遺委員會,統一負責長征路線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和長征精神申報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