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新聞資訊 >> 國內 >> 瀏覽文章

金玉共振:燦爛的商文明

2016/5/27 9:16:30 點擊數: 【字體:

  2016年3月8日, 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北京市文物局、河南省文物局主辦的《紀念殷墟婦好墓考古發掘四十周年特展》在首都博物館展出。展覽展出婦好墓出土文物411組480件,其中青銅器150多件、玉器300件、甲骨文4件、骨角器20多件。分為她是誰、她的時代、她的生活、她的故事、她的葬禮五部分展出。這是殷墟婦好墓發掘四十年來展示出土文物數量最多的一次,首次全面展示了婦好墓出土青銅器與玉器的所有器類與精華。由于婦好所具有的商代王后這一特殊的身份,以及精美的文物,并且長期未露真容,以及首都博物館對展覽的精心設計和布置,營造了與時代和墓主人身份十分吻合的濃郁的展示特色。展覽得到廣大觀眾贊賞。展覽自展出以來,觀眾絡繹不絕,在京城內外引起絕響。
 
  配合展覽的展出,進一步提升展覽的學術意義與社會效果,為研究者提供一個寬松自由、嚴謹務實的學術交流平臺,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北京藝術博物館、河南博物院、首都博物館于2016年5月20日在首都博物館多功能廳聯合召開了“金玉共振:燦爛的商文明——紀念殷墟婦好墓考古發掘四十周年學術報告會”。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文物研究所、中國文物信息咨詢中心、故宮博物院、中國國家博物館、中國園林博物館、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地質學史研究所、中國人民大學歷史學院、北京師范大學歷史學院、首都師范大學歷史學院、北京聯合大學應用文理學院、山東大學考古系、武漢大學歷史學院、北京市文物局鑒定中心、北京市文物局文物市場管理處、北京市文物研究所、首都博物館、北京藝術博物館、大葆臺西漢墓博物館、西周燕都遺址博物館、北京市文物公司、中國收藏家協會學術研究部、天津博物館、吉林省博物館、上海博物館、南京博物院、徐州博物館、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杭州良渚遺址管理區委員會、安徽博物院、江西省博物館、湖南省博物館、廣東省博物館、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等文博考古研究機構、高等院校近百位學者出席了報告會。中國殷商文化學會會長王宇信、副會長楊升南、理事常玉芝也出席了會議。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所長王。ㄖ炷苏\代讀)、首都博物館館長郭小凌、北京市文物局副局長于平先后在開幕式上致辭,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朱乃誠做報告會小結發言。
 
  報告會分別由首都博物館展覽部副主任馮好、北京藝術博物館展覽部主任穆朝娜主持,邀請了6位學者圍繞殷墟婦好墓展覽所涉及到的有關考古、歷史、文化等學術課題,尤其是婦好墓出土的青銅器與玉器的有關問題進行演講。
 
  武漢大學歷史學院教授張昌平演講的《回望中原——從盤龍城到殷墟》,介紹了盤龍城遺址的最新考古發現,提出了代表二里岡文化的盤龍城青銅器與代表殷墟文化的婦好墓青銅器有怎樣的承接與發展?盤龍城與殷墟,孰是中心孰是周邊等發人思考的問題。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岳洪彬演講的《婦好與亞弜——從亞弜大圓鼎談起》,詳細分析了商代晚期亞弜銅器的發現情況、器形的特征與演變,具體論述了亞弜一族與商王室的關系及與婦好的關系。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唐際根演講的《“組合”與“構成”: 婦好墓出土青銅器背后的人物與社會關系》,分析了婦好墓中青銅器的組合,尤其是不同銘文銅器的組合現象,探討了與婦好有關的財富、地位、個性、事功、社會關系等問題。
 
  陜西省文物鑒定委員會主任劉云輝演講的《商代的合雕玉器》,逐一介紹分析了商代晚期開始出現的鳳鳥與龍、人與鳳鳥、人與龍等題材的合雕玉器,這些合雕玉器的工藝,匠心獨具,巧奪天工,是研究商民族神話傳說,宗教信仰,審美情趣,藝術想象力和創造力,乃至整個商代社會史的彌足珍貴的實物資料,而且對西周時期的合雕玉器產生了重要影響。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朱乃誠演講的《殷墟婦好墓出土玉琮研究》,逐一分析了婦好墓出土的14件玉琮與玉琮形器的特征,認為都是早期作品,其中9件在商代晚期經過了改制,1件是良渚文化之后、商代晚期之前的作品。使用功能大都為裝飾品,個別可能為資源與財富。由此提出商代不專門制作玉琮、商代不存在作為禮器使用的玉琮的認識,還探討了良渚文化之后一種玉琮(玉鐲)的形制問題。
 
  故宮博物院研究員徐琳演講的《故宮博物院藏商代玉器及商代玉器的工藝特征》,對照考古出土品,鑒別分析故宮博物院收藏的傳世商代玉器,從器型、紋飾、玉料、工藝、沁色等角度進行綜合考察,逐一介紹。此外,首都博物館設計師李丹丹詳細介紹了婦好墓展覽的形式設計思路與展示效果以及有關的理念。
 
  這次學術報告會的召開,各方面學者的參與,為“紀念殷墟婦好墓考古發掘四十周年特展”增添了更為濃厚的學術氛圍,推進了相關學術問題的研究。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中國考古網
0
相關信息
精彩展示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 慶陽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