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道里挖出的陶器碎片、已經炭化的稻谷,無言地訴說著5000年前古人的生活。 記者 朱丹陽 攝
5000年歷史的良渚古城,前前后后考古考了80年,每年都有大大小小的新聞見諸媒體,這些“碎片”讓我們好奇無限,它有故宮那么大嗎?地底下埋了什么寶貝?當年都住了哪些人,他們又是怎么生活的?
浙江省文物局、浙江省考古學會、浙江省考古所、杭州市考古所、寧波市考古所等15位專家學者,近日選出八個項目,作為今年浙江考古重要發現。良渚,再次上榜,而且排位第一。
因為,過去我們一直在外圍考古,今年終于弄清了它的核心所在——王城的布局。
昨天,我們去了趟良渚古城,省考古所研究員王寧遠,帶我們穿越回了5000年前的那個城市。
良渚古城很大,從外往內,先是一圈外郭城,再是一圈城墻,城墻里才是王城。這次我們要看的,也就是省考古所今年的重要發現——王城。
貴族墓地
莫角山的西面,早在1986年,就發現了反山遺址,發掘出11座良渚顯貴者的大墓,出土文物1200多組,被稱為良渚“琮王”“鉞王”的兩件超大型玉器就在其中,很多學者都認為,這里就是“王陵”。
在反山南面,有個桑樹頭遺址,這里雖然沒有挖掘過,但1971年,有農民在這里種地,挖出了兩件大玉璧以及一件非常漂亮的玉璜,明顯不是平民所用,可以此斷定這里是貴族墓。
王寧遠說,之前這么多年,一直都認為,王城的墓地要么是在反山,要么是在桑樹頭,這次挖掘了夾在兩個之間的姜家山,才發現,王城的墓地其實是從北往南一條線,都是墓地。
只不過,這些墓地也分等級。
姜家山上,今年挖出的是14座墓葬,出土文物644件。從文物上來看,姜家山和反山墓地時間很近,但等級要差一些。姜家山檔次最高的墓葬,頂多算得上是反山的三四等,相當于反山是“王陵”,埋的是王族,而姜家山埋的是貴族。
但哪怕是貴族,墓葬也是有講究的。
這次發現的 14座姜家山墓葬,很容易區分,隨葬是鉞(斧頭)的是男性,紡輪的是女性。
隨葬品并不出眾,有意思的是墓的朝向。
王寧遠說,所有男墓都是腦袋朝南,女墓都是腦袋朝北(只有一個女墓例外),男朝南、女朝北,這說明在良渚,男女身份、地位都是有講究的。
更奇怪的是,反山上的“王陵”是男女分開埋葬的,但姜家山上的貴族們,卻是男女混葬,明顯更看重夫妻關系。為什么王族要分開,貴族就可以埋在一起?目前有待考證。
可以確定的是,反山、姜家山、桑樹頭,是王陵及貴族墓地,因為布局都在宮殿的西面,和明代時很像,十三陵就位于紫禁城的西北面。
選西面是有講究的,王寧遠說,古人講究住在哪就埋在哪,好比建了房子,都是面朝南坐朝北,在房子西頭,或者東頭、北頭也可以,避開南面,留一個自家墓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