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新聞資訊 >> 國內 >> 瀏覽文章

大數據下看“中國歷史文化名街”

2017/1/6 9:51:05 點擊數: 【字體:

大數據下看“中國歷史文化名街”

資料圖
 
  日前,北京清華同衡規劃設計研究院的遺產保護與城鄉發展研究中心、城市發展策劃研究所、技術創新中心與騰訊位置大數據合作,在中國文物學會歷史文化名街專委會2016年年會上,發布《歷史文化名街保護發展評價體系研究之一——大數據支持下的十大活力指標》,運用“互聯網+大數據”,對部分“中國歷史文化名街”的現狀進行了研究分析,反映了部分“名街”的保護與利用情況。
 
  “城市網格計劃”動態采集數據
 
  “本次研究以文化部、國家文物局批準,中國文化報社聯合中國文物報社舉辦的評選推介活動所產生的共50條‘中國歷史文化名街’為研究對象,試圖在新興大數據的基礎之上,建立一套名街的活力指標體系,并以其中9條具有代表性的歷史文化名街為重點研究對象,針對指標體系中的10項核心指標進行分析和研究。”北京清華同衡規劃設計研究院副總規劃師、遺產保護研究中心主任、中國文物學會歷史文化名街專委會副秘書長霍曉衛表示。
 
  據介紹,此次研究采用“城市網格計劃”,通過集成傳感器設備收集多維度、精細化的城市數據,為政府、研究機構、企業提供多層次的數據服務。目前,傳感器可同時采集城市環境和城市行為感知數據,包括溫濕度、光照度、噪聲、氣壓、VOC、CO2、CO、O3、NO2、SO2、PM2.5、PM10、風速、風向、GPS信息、本地環境輻射、紫外線輻射、精準人流計數、車流量、車速計數、車牌識別等。通過采集實時監測數據,輔助歷史文化名街推進精細化管理。霍曉衛告訴記者,“城市網格計劃”在歷史街區保護中的應用主要包括業態更新與調整:交通規劃與管理、人流監測與調控和歷史文物保護等。通過Wifi探針可繪制歷史街區人口畫像,如某區域內人群的年齡、性別結構以及最喜愛的品牌與經常使用的手機應用軟件等,輔助業態調整;針對機動車與非機動車流量開展精細的實時監測,基于需求進行不同出行方式的誘導;獲取精準的街道層面人口分布與人群行為特征,在人流過于集中時預警,并進行合理疏導;對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實現精細化管理,實時掌握環境各項數據指標,避免環境因素對文物的破壞。
 
  目前,“城市網格計劃”已經在北京西城區德外街道、白塔寺歷史文化街區以及重慶兩江新區展開了物聯網監測系統的先行示范,通過可視化平臺實現監測數據輸出。
 
  缺乏歷史文化特色和過度商業化最受詬病
 
  本研究報告中的10項核心活力指標,主要通過騰訊位置大數據、大眾點評興趣點等互聯網大數據計算獲得,重點關注歷史文化名街的社會結構、經濟結構、社會文化3個方面。研究選取的9條“名街”,涵蓋了位于大城市中心且知名度較高的煙袋斜街、中英街、清河坊、平江路、三坊七巷,位于不同規模城市中心但知名度較低的翹街、萬安老街、漁梁街,和位于中小城鎮邊緣且知名度較低的南詔古街。
 
  根據騰訊位置大數據提供的人群畫像數據,9條“名街”都仍然以本地使用者為主。位于大城市中心且知名度較高的歷史文化街區,非本地使用者相對較多,外來客源地分布相對較廣,因此其文化傳播能力更強;而其他兩類知名度較低的歷史文化街區,本地使用者相對較多,外來客源地分布相對集中,因此本地文化傳承能力更強。
 
  “在百度搜索的人群標簽中,歷史文化名街的關注者與旅游關注者以女性與30歲以下青年游客群體為最多。”北京清華同衡規劃設計研究院技術創新中心博士吳納維表示,因此,在未來歷史文化名街的設施布局、品牌運營管理等方面,建議進一步重點關注特定性別與年齡段人群的需求。
 
  在此次研究中,“名街”的受歡迎程度是其中一個重要指標。受歡迎程度主要通過使用者口碑、名街特色認知、名街最受歡迎季節以及名街影響力4個方面進行評價。“由于目前針對本地居民的公開輿論平臺較少,本研究暫時選用螞蜂窩、攜程、去哪兒、大眾點評以及百度旅游5個以游客為主的平臺,開展歷史文化名街受歡迎程度的評價。”吳納維表示,在使用者口碑方面,情緒指數較高(積極評價多)的“名街”包括:上海武康路和陜西北路、江蘇揚州東關街、浙江臨海紫陽街、江蘇無錫清名橋等。
 
  通過對24條評論數較多的“名街”的消極負面情緒評論(共6339條,占總評論數約12%)進行研究可知,其中最為主要的負面評價是缺乏歷史文化特色以及過度商業化兩個方面,24條“名街”中有20條存在缺乏歷史文化特色,18條存在過度商業化的負面評論。此外,歷史風貌與新建筑之間的協調性較差,商業管理缺位導致的假貨、宰客、商品質量較低,人多擁擠以及物質空間與環境維護管理缺位等,也是歷史文化名街管理當前面臨的主要挑戰。
 
  數據生態體系促進“名街”可持續發展
 
  “以‘名街’為代表的歷史街區保護一直是我國文化遺產保護工作中的重點與難點之一。歷史街區的復興實踐有很多優秀案例,但也不乏問題與教訓。如何有針對性地做好歷史文化街區的保護,使其能夠健康、可持續發展,成為歷史街區保護工作中的重點問題。此次研究成果為各地街區管理部門提供了非常有針對性的數據。”杭州市民間文藝家協會原主席、清河坊歷史文化街區管委會顧問呂春生告訴記者。
 
  “基于移動互聯網的公眾參與將極大地豐富文化遺產數據庫,同時實現文化遺產實時保護狀態的監管,及時獲取文物受到破壞的潛在威脅信息,形成歷史文化名街的動態管理機制。”霍曉衛表示,在這個數據生態體系中,歷史文化名街的管理機構可利用大數據實現對名街的精細化管理,推動街區在社會、經濟、環境和文化不同層面的可持續發展。城市規劃設計單位可利用城市大數據的積累,更好地實現歷史文化名街保護規劃與設計,積極參與后續的文旅發展和商業運營。互聯網公司可通過與相關領域機構加強合作,促成業務領域的對接,實現以數據為導向的產品開發和產業鏈的布局。開發商和旅游公司將通過數據在“名街”實現精準營銷和精細化商業運用。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中國文化報
0
相關信息
精彩展示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