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漢語,特別是網絡語言日漸粗鄙化,不得不引起人們的注意。自古以來,語言都是講求高雅、追求詩意的。孔子說“不學詩,無以言”,古今中外不乏好詩妙句進入日常生活的范例。譬如普希金,他的貢獻不僅在于創建了俄羅斯文學語言,更重要的是他確立了俄羅斯語言規范,是現代標準俄語的創始人。“比海洋闊大的是天空,比天空闊大的是人的心靈。”普希金的這句詩,早已是漢語中的常用語。美國“黑色幽默”經典小說《第二十二條軍規》,空軍飛行員里精神失常的人是不準上天飛行的,但只能由他本人提出申請。而一個人在面臨真正的危險時會擔心自身安全,就證明他神志清醒。這部小說的英文名字“Catch-22”已經進入英語詞典,成為常用詞匯,象征人處在一種荒謬的兩難之中。中國文學也有不少這種成功融入生活的先例,諸如以“圍城”形容婚姻。魯迅先生創造的經典也有很多成為生活中的比喻,我們說一個人“阿Q”,指他的精神勝利法人格,說一個人“祥林嫂”,代稱絮絮叨叨讓人厭煩的傾訴。古典詩歌這樣的例句更是比比皆是,屈原的“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陸游的“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經常在日常生活和行文中被人引用,極大地豐富了漢語。
語言從來是發展的,我們也沒必要視網絡語言為洪水猛獸,把生動的語言文字創新一棍子打死。佛經翻譯詞極大地豐富了漢語;劉半農創造出一個“她”字,將對女性的稱謂從伊伊儂儂中解放出來;清末民初大量的翻譯詞如“化學”“服務”“組織”“政府”等的進入,都促進了漢語變革。網絡語言鮮活、接地氣,其中好些詞匯很有創意。“萌”字表達了漢語之前沒有的意味,十分生動貼切。用拼音打字“妹妹”,MM,意外出現一個新詞“美眉”,用來指代少女,色彩也不遜色于“豆蒄”。但一些類似于“逗比”“逼格”等粗鄙語匯,對漢語的破壞卻相當嚴重,我們創新幽默有趣的當代網絡語言的時候,不應當忘記借鑒古漢語中“美的語言”。中華傳統文化中優美的表達,確實到了一個緊要關口。面臨網絡上的巨大挑戰,方塊字亟待筑起新的長城。
雅言當然不是“腦殘體”“火星文”,不是“愛禰狠殤”這樣的文字組合,亦不是繞來繞去的甄嬛體。在網絡時代守護漢語表達的純正優雅,對過于隨意化的網語胡言予以自我修正,是每一個在網上碼字的中國人的天職。
楊克(作者系詩人,廣東省作家協會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