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北京1月17日電(記者袁于飛)每萬人口發明專利擁有量從2015年的6.3件增加到12件、年度知識產權質押融資金額從2015年的750億元提高到1800億元、知識產權使用費出口額(五年累計)從2015年的44.4億美元提高到100億美元等10個預期性數量指標等,記者從國務院新聞辦17日舉行的《“十三五”國家知識產權保護和運用規劃》新聞發布會上獲悉, 這些新指標將成為今后五年我國知識產權保護和運用的新目標。
“國務院日前印發的《“十三五”國家知識產權保護和運用規劃》指出,我國將在‘十三五’時期深化知識產權領域改革,破除制約知識產權發展的障礙,全面提高知識產權治理能力,為促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提供有力保障,為促進經濟提質增效升級提供有力支撐。”國家知識產權局副局長甘紹寧介紹,“十二五”時期,我國的知識產權大國地位進一步鞏固:每萬人口發明專利擁有量較“十一五”期間增長了3倍。2016年,我國成為首個年度接受專利申請量超百萬的國家,專利申請量增幅高達18.7%,連續五年居全球之首。
甘紹寧表示,為實現“十三五”國家知識產權保護和運用的規劃目標,國家知識產權局設定了四個重大專項和九項重大工程:一是加強知識產權交易運營體系建設,包括完善知識產權運營公共服務平臺、創新知識產權金融服務、加強知識產權協同運用;二是加強知識產權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包括提高知識產權公共服務能力、建設知識產權信息公共服務平臺、建設知識產權服務業集聚區、加強知識產權服務業監管;三是加強知識產權人才培養體系建設,包括加強知識產權人才培養、優化知識產權人才成長體系、建立人才發展和評價機制;四是加強知識產權文化建設,包括加大知識產權宣傳普及力度、實施知識產權教育推廣計劃。規劃還確定了知識產權法律完善、知識產權保護、專利質量提升、知識產權強企、知識產權評議、知識產權海外維權、知識產權投融資服務、知識產權信息公共服務平臺建設、知識產權文化建設共9項重大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