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新聞資訊 >> 國內 >> 瀏覽文章

甲骨文蘊含的中華基因

2017/3/24 14:52:46 點擊數: 【字體:



甲骨文蘊含的中華基因

“甲骨文記憶展”上的商代甲骨 光明圖片/視覺中國

  甲骨文距今三千多年,是目前已知中國最早有系統的文字,與當時世界上先后出現的古埃及紙草文字、古巴比倫楔形文字和古印度印章文字,并稱世界四大最早文字,推動了人類文明發展的進程。但只有甲骨文一枝獨秀,傳承發展為今天的漢字,而其他古代文字早已退出歷史舞臺,成為“死文字”。三千多年來,漢字結構沒有變,這種傳承是甲骨文蘊含的真正中華基因。

  商史刻在甲骨上。愛國學者王懿榮1899年發現了甲骨文,為文獻史料較少的商代社會歷史研究提供了真實可靠的資料,從而使被“疑古派”否定了的商王朝,重新建立在有文字可考的堅實基礎之上,并成為舉世公認的“中國歷史之開幕時期”。

  1936年第13次殷墟發掘發現的YH127坑17000多片甲骨的窖藏,以其出土甲骨的空前數量和文化內涵的豐厚,被國內外學者稱之為世界上最早的“檔案庫”和商王朝的“國家圖書館”。但YH127坑甲骨窖藏的甲骨貯存數量與國家圖書館相比,就略遜一籌。國圖收藏的甲骨數量是35651片,居于世界之冠,堪稱商代歷史檔案第一庫。

  國圖的甲骨收藏,有不少是在學界起到一錘定音、震動學壇的名版。諸如郭沫若的《殷契粹編》(簡稱《粹編》),即從善齋28000多片甲骨拓本《書契叢編》中選出1595片編輯而成,雖“略當十之一,然其精華大率已萃于是矣”。善齋《書契叢編》的原骨,現在就入藏于國圖。郭沫若在《粹編》序中說,王國維第一個考證出甲骨文先公名夔者當為帝嚳,但其甲骨文拓本“至今尚未問世”,因而頗有人起疑“夔非帝嚳”。現《粹編》第一、二、三片皆有“夔”,因而善齋藏骨“可為王氏之證,而間執懷疑者之口”。此外,王國維1917年據《戩壽堂所藏殷墟文字》與《殷墟書契后編》所收甲骨的拼合,證明了《史記·殷本紀》所記商王世系可信,也據此片的綴合,糾正了《殷本紀》所列殷代王世的個別錯誤,從而把甲骨學研究推向了“草創時期”(1899年—1928年)商史研究的最高峰。但此“例僅一焉,篤古者將疑其為不足據”。郭沫若在《粹編》中,將善齋所藏之二甲骨斷片與燕京大學藏片綴合,此片“所見先公名號,其次亦為上甲、報乙、報丙、報丁、示壬、示癸”,“亦為王說得一佳證”,再一次證明了“《史記》之誤,為絕對無疑”。不僅如此,郭沫若還從《粹編》綴合善齋兩片甲骨“得上甲以來周祭順序,為研究殷代祀譜奠定了基礎”。總之,國圖所藏善齋甲骨,內容十分豐富,是“足以矜耀于契林”的重要材料。

  不僅如此,國圖收藏的“四方風甲骨”,也是享譽學術界的珍品。“四方風甲骨”全片無鉆、鑿、灼,也沒有“貞”或“卜”的字樣。郭沫若1937年編纂《粹編》時,因疑其為偽刻,故未收入書中,從而一直被束之高閣。后經胡厚宣鑒定此片不偽,實為記東西南北四方之名和四方風名的記事刻辭。胡先生在上世紀四十年代寫有《甲骨文四方風名考證》,并于1954年將此片甲骨收入《京津》(1954年)一書中,編為520號。此后,胡先生又寫了《釋殷代求年于四方和四方風的祭祀》(1956年),對此片進行了再研究。從此,“四方風甲骨”從被人冷落多年的“假貨”中恢復了“真相”,并聲名大噪,成為鎮館名片。

  雖然國圖收藏的不少甲骨以其內容的重要性震動了學術界,但大多為殘碎小片。盡管如此,亦有一些鶴立雞群的大片使學者見之瞠目。對海內外甲骨如數家珍的胡厚宣,稱館藏善齋21號,在15萬片甲骨中,“為牛胛骨中最大、最全、文字最多之一片”。國圖收藏之此片最大牛胛骨與臺灣收藏YH127坑出土之最大馬來海龜甲版交相輝映,為15萬片甲骨中的“巨無霸”。

  雖然國圖珍藏的一些甲骨文名版,已在百余年的輾轉流傳過程中先后著錄于《殷虛書契前編》《卜辭通纂》《殷契拾掇》《甲骨文合集》等書中,并引起學術界震動,但畢竟數量有限,還有大量甲骨未經整理和公布,其上的文字有著豐富、深刻的社會文化訊息和中華文明基因,有待于我們去發掘和發現。我們希望國圖的全部甲骨能早日整理完畢并面世,印制纂輯出全部3萬多片甲骨“四位一體”(即拓本、摹本、照相、片形部位釋文互相參校)的“更臻完善”的甲骨著錄,供甲骨學者研究和闡發其中的中華文化精髓,從而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和弘揚。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光明日報
0
相關信息
精彩展示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