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2日,由山西省文物局、湖北省文物局、萬里茶道聯合申遺辦公室共同主辦的萬里茶道申遺工作會在山西省太原市召開,湖北、福建、江西、湖南、河南、山西、河北、內蒙古自治區文物局及萬里茶道聯合申遺辦公室相關工作人員對《萬里茶道(中國段)申報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文本》進行了初步審查。
此次工作會決定由湖北省博物館承擔展覽策劃、制作工作,牽頭制定巡展方案、展陳設計并協調各省區博物館確定參展文物,今年下半年在湖北省博物館進行首展,2018年開始八省區巡展。
萬里茶道起源于17世紀,是絲綢之路衰落后在歐亞大陸興起的一條重要國際商道,從中國福建武夷山市起,途經江西、湖南、湖北、河南、山西、河北、內蒙古七省區,經庫倫(現蒙古國首都烏蘭巴托)到達中俄邊境的通商口岸恰克圖,全程約4760公里。茶道在俄羅斯境內繼續延伸,深入中亞和歐洲其他國家,使茶葉之路延長到1.3萬公里,成為名副其實的“萬里茶道”。
2012年至今年3月,萬里茶道聯合申遺辦公室聯合沿線八省區文物部門,共同完成了文物資源調查、基礎價值研究、遺產點考察評估等大量基礎性工作,并聯合委托中國建筑設計研究院建筑歷史研究所編制了《萬里茶道(中國段)申報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文本》。
國際古跡遺址理事會原副主席郭旃,中國國家博物館綜合考古部主任、中國古跡遺址理事會文化線路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楊林等專家認真審定后一致認為,該文本基本構架、文物構成、突出普遍價值研究、保護和管理要求等符合申報《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相關要求,應盡快修改完善后上報國家文物局,爭取2017年將萬里茶道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
下一步,萬里茶道沿線八省區文物部門及武漢市聯合申遺辦將按照國家文物局要求,盡快上報《萬里茶道(中國段)申報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文本》,設計確定萬里茶道申遺LOGO并注冊;科學確定申遺遺產點,對符合申遺條件的遺產點不輕易放棄,全面提升萬里茶道研究、保護、宣傳工作。
據悉,萬里茶道聯合申遺辦公室已確認了首批遺產提名點共計45處,其中山西有8處列入,涉及六市八縣,分別為:大同市新榮區得勝口古堡群(包含得勝堡、鎮羌堡、得勝口、四城堡);朔州市右玉縣的殺虎口(包含殺虎堡、通順橋、廣義橋、西口古道);忻州市代縣的雁門關(包含關堡、長城);太原市迎澤區的大關帝廟;晉城市澤州縣的碗子城、“羊腸坂道”題刻;晉中市榆次區的常家大院,太谷縣的曹家大院以及祁縣的祁縣古城(包含長裕川茶莊舊址、永聚祥茶莊舊址、大德誠茶莊舊址、大盛川茶票莊舊址、合盛元茶票莊舊址、三晉源茶票號舊址、渠家大院、何家大院)。
山西省文物局政策法規處處長王志軍表示,專家將對山西省提出的8處提名點進行考察,專家組會對提名點的保護管理情況以及其在萬里茶道的普遍價值進行評估、遴選,最后確定申遺點名單。
晉商是萬里茶道的開拓者和主力軍,萬里茶道山西省段連接南北茶道,是萬里茶道的重要區段和關鍵樞紐,歷史上曾有力推動了中蒙俄經濟貿易的發展和不同地區的人文交流。在近年來的資源點調查工作中,發現山西省境內的萬里茶道遺存數量多、資源豐富,如道路、橋梁、驛站等交通設施,茶莊、票號、車馬大店等古店鋪,古祠廟等活動場所,重要關口關堡以及古代民居、大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