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新聞資訊 >> 國內 >> 瀏覽文章

農遺保護不妨調動參與者積極性

2017/11/28 15:26:58 點擊數: 【字體:

  農業文化遺產是一項不同于世界遺產及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新型遺產,是至今仍在使用的包含農業生產方式、技術體系、社會文化與生態環境等綜合要素的傳統農業生態系統。當前我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不僅在數量上居世界首位,在制度建設、科學研究等方面也走在世界前列。農業部還于2015年發布了《重要農業文化遺產管理辦法》,進一步明確了農業文化遺產管理的“動態保護、協調發展、多方參與、利益共享”原則。
 
  多方參與,顧名思義,就是指政府、研究機構、企業、農民合作社等與農遺相關的主體均可以參與到農遺的保護與管理中。然而,要想鼓勵多方參與,在遺產申報準備之時,就應請所涉及的主體參與進來。
 
  不妨先從一個有意思的對比說起。有學者說,我國農遺從規模上是超越日本的,但從保護與管理的細致用心程度上則有所不及。我國遺產申報具有數量優勢,但從中日兩國申報文本來看,我國大部分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的申報面積小于日本遺產的面積。我國農遺計算的申報面積,主要圍繞單一的特色農業系統面積進行統計,而日本的農業文化遺產系統則是以當地整個地區為核心,而非某一生產體系。
 
  中日農遺申報出現這種差距,原因之一是申報主體的性質不同。根據我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管理辦法》,目前無論申報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還是國家農業文化遺產,申報主體都是遺產所在地的政府。而日本的申報主體則多是一個為了申報而專門成立的協會,其中高校、科研機構、地方農協及中央農業部門、地方政府都是成員,各方機構和單位共同撰寫申報文本,在多單位建言獻策的基礎上,遺產大體系應運而生。因此,在申報成功后的管理保護中,日本擁有更多的靈活度。
 
  從日本等國的不少案例可以看出,早期的多方參與有助于在申遺設計之初進行更充分的通盤考慮,為后期遺產地的更好管理和適度發展打下基礎,有助于更好調動參與者的積極性,進一步擴大農業文化遺產申報主體、保護主體和受益主體的交集,從而形成更好的責任共擔和利益共享機制。
 
  (摘自11月27日《光明日報》2版《農遺保護“多方參與”的關口應提前》,作者:徐明 郭麗楠)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法制網
0
相關信息
精彩展示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