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場演出由中國廣播民族樂團常任指揮、國家一級指揮、河南民族樂團藝術總監張列先生傾情執棒。
在音樂會曲目的安排上有多首作品都是首次亮相河南。著名作曲家劉文金先生的以云南傣族民族節日歡樂場景創作的民族管弦樂《難忘的潑水節》作為本場音樂會的序曲,別具一格,場面熱鬧歡騰。此外,中國最具實力的女作曲家王丹紅女士創作的民族管弦樂《太陽頌第二樂章“挑山”》在音樂廳第一次響起,這首曲目多變的節奏為觀眾們展示了一副巴山蜀水的風景畫。民族管弦樂作品《大宅門寫意-蘆溝曉月》作于2002年,原是為風靡世界各地華人的電視劇《大宅門》所作配樂,后作曲家將電視劇中的音樂主題改寫成這部民族樂隊作品,又加了一個副題“蘆溝曉月”,以突顯京城的風格和韻律。笛子協奏曲《雪意斷橋》的河南首演將是本場的另一亮點,此曲是用竹笛與大型民族管弦樂隊單樂章協奏曲形式,以江浙民間音樂為素材,歌吟江南之美,稱頌人間真情,為此特意邀請到湖北省歌舞劇院副院長、國家一級演奏員、著名笛子演奏家張紅陽先生擔當笛子獨奏。民族交響詩《穆桂英掛帥》根據傳統京劇《穆桂英掛帥》的故事,以京劇音樂為基本材料寫成,描寫古代女英雄穆桂英奮勇掛帥抗敵,保家衛國的歷史故事。
此外,女高音歌唱家王園園和搭檔霍錕現場為大家奉獻了兩首男女二重唱《敖包相會》《劉海砍樵》。民族管弦樂《國風》做為本場音樂會的壓軸曲目展現給觀眾們,著名作曲家趙季平先生以傳統琴曲“梅花三弄”的主題為動機,層層遞進,旨在通過樂曲開放式的發展“弘中國之風骨、揚民族之精神”!
河南民族樂團自2009年開始打造“過中國節日,聽國樂經典”河南民族音樂文化品牌音樂會,如今已經歷了七個年頭。秉承傳承、發展、創意、升級的宗旨,隨著文化品牌發展的深入人心,元宵節音樂會及中秋節音樂會已經成為河南廣大觀眾在傳統節日里感受中國藝術無窮魅力的一道必不可少的文化大餐。音樂會不僅將過年的傳統習俗和文化內涵植入各個版塊,曲目選擇上也是堅持經典與創新并存,使音樂會盡力貼近、滿足并提升觀眾的欣賞品味與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