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0多人、300萬個小時,是河南博物院志愿者團隊的關鍵詞;3萬多字管理章程、十二大類常態(tài)化志愿服務、三大層次培訓,勾勒出河南博物院志愿者團隊的輪廓……2004年,河南博物院順應國際博物館發(fā)展趨勢,創(chuàng)建了志愿者團隊。11年間,河南博物院志愿者團隊從小到大,有組織、章程、刊物和宣傳平臺,也有招聘、培訓、考核、換屆制度,他們參與到參觀引導、特展互動教育、訪問接待、交流培訓、文化進校園宣講、“國寶講解小明星”管理等多個領域的志愿者服務工作。
一路上,志愿者們從默默無聞到令人刮目相看,志愿服務形式從單一到多樣,最終成為河南博物院免費講解、社會教育活動的主力軍,重要的對外宣傳平臺,具有一定社會影響力的志愿者服務組織。河南博物院志愿者團隊秉承著一種使命感,在開拓進取、求新求變、拼搏向上,在規(guī)范管理和創(chuàng)新中共筑美麗的夢想。
打造品牌
早期博物館相對封閉,對于公眾來講充滿了神秘感。公眾渴望走進博物館,深入解讀中國傳統(tǒng)文化,在文化殿堂中得以鍛煉提升。免費開放以后,博物館教育功能凸顯,博物館志愿服務為公眾搭建起實現夢想的橋梁。河南博物院以公眾需求為導向,打造六大公共教育品牌,為公眾打開多種深入了解歷史文化、博物館、志愿者精神的窗口,吸引公眾走進志愿者隊伍。
歷史教室系列活動以歷史教學、文物保護、實驗觀摩、參與互動為一體,結合重大節(jié)日、精品展覽及重點文物開展主題鮮明的系列活動,覆蓋不同層次、不同年齡段,形成了相對固定的參與人群;華夏古樂展演活動通過對中國古代音樂的復原、研究和表演,激活文物的藝術生命,讓文物更加貼近群眾,引起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和好評;暑期少兒活動節(jié)暨國寶講解小明星選拔活動針對青少年身心發(fā)展的特點,組織開展文博知識講座、國寶講解小明星選拔、文明禮儀知識培訓、經典手工制作等形式多樣的教育活動;國民在校教育活動根據青少年群體的認知特點,結合學校課程安排,制定了中小學生年度參觀學習計劃,編制適合中小學生的展覽講解詞,通過展廳里的報告會、主題活動、文保知識問卷調查、專家講解等互動形式激發(fā)公眾學習歷史文化的興趣;“中原國學講壇”活動突出文化遺產保護、打造華夏歷史文明傳承創(chuàng)新區(qū)等社會熱點和焦點問題,深入淺出地為公眾普及知識、答疑解惑,推廣人文價值和社會價值,講壇先后邀請李伯謙、蒙曼、王子今、閻崇年等專家學者為公眾解讀傳統(tǒng)文化、分析社會、關注熱點。志愿者服務活動為公眾提供講解、觀眾導引及接待、歷史文化宣講、志愿團隊管理、學術交流、社會教育活動等眾多服務崗位。
創(chuàng)新崗位
厚重的歷史文化和寓教于樂的教育活動吸引公眾走進志愿者隊伍,如何把人留住成為團隊的重要課題。團隊從調查志愿者入伍著手,根據其不同的心理需求分配崗位,即分眾服務崗位的設立讓每位志愿者找到存在的價值感和責任感。
如針對兒童,河南博物院成立了“國寶講解小明星”大隊,針對年齡偏大、只有雙休日才能服務的志愿者設立了“國寶講解小明星”管理支隊。他們的愛心,獲得孩子們、家長的愛戴,小志愿者隊伍逐年穩(wěn)定提高,這跟他們的辛勤努力是分不開的。針對大學生流動性大、學校學習任務重的特點,創(chuàng)新服務方式,以學校團委組織,博物館提供培訓和崗位的方式進行合作。大學生不必熟悉海量講解詞,僅在雙休日引導觀眾領取參觀卡、引導正確使用參觀卡、安全參觀提示等即來即服務的方式參與志愿服務,即可參與志愿者服務,又不會影響功課。針對新媒體愛好者,博物院推出新媒體宣傳大隊,志愿者不必到河南博物院,通過網絡組織線上活動,達到宣傳教育的目的。例如河南博物院聯合西安半坡志愿者團隊于2016年元月期間,利用微博、微信新媒體推出了“煉土生輝——獨具魅力的史前彩陶”網上展覽,這是國內首次由志愿者團隊,在網絡上聯合進行的展覽。該活動引發(fā)了網展熱潮,展覽舉辦了一個月,閱讀量達到10萬人次。
特別是隨著團隊影響力不斷擴大,一些名人和專家也躍躍欲試,河南博物院為此成立了媒體服務支隊和文化志愿者服務支隊,電視臺主播、首席記者、考古專家、古建專家、歷史學專家加入隊伍,開展文化宣講、文物鑒賞、科學研究等志愿服務活動,拓寬了河南博物院的志愿服務領域,推動了博物館志愿者工作的開展,增強了博物館公共文化服務影響力。
喜結碩果
據了解,截至2014年,全國已擁有4000多家博物館,2/3的博物館擁有積極的志愿者隊伍,而管理的最大難題就是如何穩(wěn)定隊伍。河南博物院志愿者入伍調查數據表明,有74%的志愿者是為了提升文化素養(yǎng)。河南博物院志愿者團隊以此為切入點,科學管理 ,制定了《志愿者團隊章程》、《志愿者上崗規(guī)定》、《河南博物院表彰規(guī)定》等40多項規(guī)章制度,保證了志愿者注冊、培訓、獎勵等權利,特別是制度保證志愿者能夠享受博物館基礎、優(yōu)化、拓展三個階段的特殊培訓資源,讓每位志愿者打消后顧之憂。
河南博物院志愿者幾乎承擔著所有特展的講解、咨詢工作。先后在“古羅馬文明展”“意大利文藝復興繪畫巨匠原作展”“匈奴與中原——文明的碰撞與交融”“鼎盛中華——中國鼎文化展”“中部非洲傳統(tǒng)兵器藝術展”“大師與大師——徐悲鴻與法國學院大師作品聯展”等46個大型特展以及河南博物院基本陳列、專題陳列中承擔講解、咨詢、引導服務工作,為公眾講解達到6萬批次,編寫講詞55萬字。義務服務的對象有來自全國各地的普通觀眾,還有來自美國、英國、法國、瑞士、日本、韓國等十幾個國家的外賓。除了講解以外,河南博物院的志愿者還發(fā)布展覽和社會教育微博信息5000條,編輯、印制《蒲公英》報刊31期,參與策劃實施大型廣場活動15場,走進部隊、學校和社區(qū)進行歷史文化宣講61場。河南博物院的志愿者不僅僅是講解員和引導員,他們還為參觀者營造了恬淡、美好的參觀學習環(huán)境,成為社會精神文明的引領者。
各級主管部門紛紛給予河南博物院志愿者團隊很大關注和支持,河南博物院志愿者之家兩個榮譽陳列柜被填的滿滿的:河南省志愿者工作領導小組授予的“河南省首屆十大杰出志愿服務集體”的獎杯;中共團中央頒發(fā)的“第八屆中國青年志愿者優(yōu)秀組織獎”獎牌;中國博物館協會授予的“牽手歷史——第二屆中國博物館十佳志愿者之星團體”獎杯;河南團省委頒發(fā)給郭桂蘭、馮勇的“河南省金牌志愿者”獎章;中國博物館協會頒發(fā)給李海東、王慧芳的“中國博物館十佳志愿者之星”獎杯;中國博物館協會頒發(fā)的“帥府杯講解大賽三等獎”證書……
隨著時間推移,一批批經過系統(tǒng)培訓的志愿者或扎根河南博物院提供志愿服務,也有的因學習、工作等原因轉向其他領域繼續(xù)弘揚志愿文化,又有一批批崇尚志愿精神的志愿者源源不斷地充實到隊伍中,榮譽柜陳列的不僅僅是榮譽,更是對后來者的激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