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西安10月12日電 (記者 阿琳娜)應聯合國科教文組織邀請,代表中國參加紀念《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訂立十周年暨“中國日”活動的陜西老腔藝人12日啟程赴法國巴黎演出。
老腔起源于西漢時期,是中國最古老的戲曲劇種之一,以剛直高亢的聲腔和磅礴豪邁的氣魄深受民眾喜愛。2006年被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然而,“傳內不傳外”、“傳男不傳女”的規矩,卻讓老腔藝術一度后繼乏人。為保護和傳承老腔,當地開辦培訓班培養新人,整理并創作老腔曲譜和劇本,并多次組織藝人赴外演出。
華陰市華山老腔藝術保護發展中心主任黨安華向中新社記者介紹說,此次赴法國演出的14名老腔藝人,都是由當地的培訓班培養的,年齡從42歲到70歲不等,多是面朝黃土背朝天的關中農民。他們將在15日的演出中,為法國民眾帶去原汁原味的老腔表演,展現傳唱千年的原生態藝術魅力。
黨安華表示,素有“戲曲活化石”之稱的老腔已不是第一次走出國門,早在2009年就已在美國紐約和洛杉磯交流演出。近年來,老腔藝人曾應邀到中國內地20余省登臺,并赴美國、德國以及臺灣、香港等地表演。老腔這種古老的原生態藝術逐漸被更多人認知和喜愛。
此次赴巴黎演出的除華陰老腔外,還包括華陰迷胡、合陽線戲、時腔皮影、關中民俗等多種陜西民間藝術。(原標題:陜西華陰老腔應邀赴法國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