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廣州10月12日電 (奚婉婷)秋祭大典、開燈禮、太公分豬肉....。.這些在廣州已逐漸被遺忘的習俗12日重現廣州黃埔村。當日,首屆廣州海珠祠堂文化節在該村開幕。
秋祭大典是本屆祠堂文化節上首個展演的民俗活動。現場布置成祠堂模樣,由廣州民俗專家梁謀飾演的“主祭人”帶著“兒孫”出場,先用柚子葉水洗手,向祖先敬香,行三跪九拜之禮,再宣讀祭文,最后行三獻禮(獻金豬、果品、布帛),梁謀還帶領現場民眾一起行“三叩首”禮。
展演還重現了廣州傳統的新生兒“開燈禮”、上族譜、頌經文等與祠堂文化有關的民俗。“現在只有老人才知道這些習俗,很多年輕人都不懂怎么做。”廣州黃埔村的長者梁伯說,應該讓年輕人多了解祠堂文化,不要忘記先人留下的印記。
祠堂是中國古代封建社會用于供奉和祭祀祖先的地方,有時也作為家族社交場所或附設私塾。據梁謀介紹,隨著經濟結構和社會的發展,廣州不少古祠堂已經消失,古時賦予祠堂的民俗文化亦隨之被淡忘,目前在廣州海珠區、花都區等村落里,仍保留著部分祠堂建筑,其中海珠黃埔村里有16座作為文物保護的祠堂。
梁謀認為,祠堂作為歷史遺產,承載著深厚的文化價值和文化根基,祠堂文化也叫宗族文化,是中華民族根的文化,向民眾展示古代祠堂的功能,具有“尋根問祖、緬懷先祖、激勵后人、互相協作”的意義,亦更能凝聚鄉土感情。
本屆廣州海珠祠堂文化節將持續至13日,期間有非物質文化遺產展覽、進香祈福等活動。據廣州海珠區官方透露,下一屆祠堂文化節計劃邀請海外華人華僑參與,展現一場“尋根之旅”。(原標題:廣州首屆祠堂文化節重現“秋祭”等古老民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