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新聞資訊 >> 外省 >> 瀏覽文章

弘揚孝道再出發

2013/10/25 9:42:23 點擊數: 【字體:

 

弘揚孝道再出發

 孝仙父母的墳  

弘揚孝道再出發

 大殿  

弘揚孝道再出發

 供香處  

弘揚孝道再出發

 祭拜的人們

弘揚孝道再出發

仁壽廟前的碑

弘揚孝道再出發

孝仙塔

  今年8月,記者從湖南長沙東汽車站搭乘小巴車,一個多小時的樣子,便到達瀏陽市的沙市鎮。停靠的地方是鎮子上的電信公司門口。看得出來這是一個常用的停靠點,一下車就有好幾個摩托車主上來攬客。因為天熱,每輛摩托車上都頂著一把比正常的傘略長的傘,這樣坐在摩托車上的人就全都能罩進傘里。

  等了差不多10分鐘的樣子,陳知意騎了輛摩托車來接我進村,他是仁壽村昭顯真人廟的住持。

  ①一個孝子的傳奇

  仁壽村離長沙65公里,離瀏陽縣城也有35公里。這里算不上落后,柏油路和水泥路交替出現,絕大多數的村民家里蓋了兩層高的樓房,外墻上掛著空調機的也不少,而且一些人家里還買了車。像中國大部分的農村一樣,年輕人外出打工的不少,村里也能見到中青年人,但看到的都是在帶孩子。

  在一個轉彎處,陳知意指著遠處半露出的一個灰色的塔尖告訴我,那里就是廟!來到一所房子前,摩托車突然停下,一位穿著橘紅色polo衫的老人來打招呼,寒暄兩句后便帶我們去廚房吃晚飯。陳知意告訴我,這位老人是他本家的兄長,叫陳文宮,仁壽廟的廟史和其他一些基本文獻的整理就是他做的,這幾天就安排我住在他家。

  “我們這里傳說的這個神仙就是本村人,有名有姓,族譜上查得到。”陳文宮說普通話的時候有廣東口音。原來,他1949年參軍,參加過抗美援朝,之后轉業到廣州,上世紀90年代初離休后就一年多一半時間住在村里。雖然已經82歲,但他精神矍鑠,思路清晰。晚飯后,他拿了兩本書給我,一本是重修的《陳公昭顯真人事略》,一本是他的劇本,里面有專寫陳真人的《孝仙傳》還有他自己創作的其他劇本。這些都是2004年昭顯真人廟建廟150周年時做的配套資料。由于從小在村里長大,聽老人講過不少關于“陳大仙”的事情,在村里又屬于比較有文化的,因此廟的文獻歷史的整理就請陳文宮來做。

  “快到7點了。”陳文宮看了看表,跟我說該去看新聞聯播了,我便到書房里翻看那兩本書。

  《陳公昭顯真人事略》是重修本,原本是四卷的清木刻本,是1910年當地陳冕榮等搜集的陳真人坐化后137年間所產生的文件、文章、資料,原本是廟里四處尋訪在山里一處人家找到的,有幾冊封面已經破了,上面還用筆勾勾畫畫了不少。這套刻本里,有身著八卦服的陳大仙的畫像,有昭顯真人廟的建筑樣式,有陳真人成仙地祖師巖大光洞所建廟的建筑樣式,而關于陳真人到底有怎樣的事跡,《瀏陽縣志》中有幾則記載,其中一則是這么描述的:陳世賢,乾隆年間人。居北鄉,幼孤貧,縫衣為業,持齋善事母。母歿,約友人某同攜干糧,往東鄉大光洞祖師巖,打坐巖中,三日其友餓病。賢曰,吾固知汝之未脫人間煙火氣也,乃予所攜干糧與之歸。賢遂坐化于此,遺布袋刀尺其旁,至今面目如生。按俗呼陳大仙,好事者著以冠服。相傳大仙靈異能禍福人,乃祈禱紛然。

  事情很簡單,傳說大意是說陳世賢這個人很孝順,8歲父親去世后,由母親一個人帶大,家里生活清苦。他十幾歲拜了羅師傅學裁縫,勉強度日,別人請他做衣服宴請他時,他想到家中母親沒有肉吃,便也一并辭謝,日后便終日吃素,甚至終生未娶。母親死后,他在墳前守孝三年,之后隨友游歷名山大川,尋訪修行,夜夢呂洞賓點化,回到家鄉的祖師巖大光洞打坐,坐化后面目如生,就稱呼他為陳大仙了,于是就有人開始拜他祈福。

  因為原書是繁體文言文,沒有斷句,排版又亂,研讀起來很困難。為此,廟里組織陳文宮和大家一起,對原書進行了改繁、斷句、查對糾錯、增補、刪減等工作,重編了《陳公昭顯真人事略》一書,印發了1000余本。同時,又編印了《百善孝為先——昭顯真人事跡傳記》一書,在書中附錄了二十四孝、儒家《孝經》、道家《文昌孝經》等有關內容。現在,這本書已印了3000多本,無償發放,主要的目的也是為了弘揚孝道文化。

  一邊看材料,一邊聽到外面不時有鞭炮聲,直到晚上10點多,還能偶爾聽到。

  ②在鄉鄰傳承孝文化

  早上剛過7點,又能聽到噼里啪啦的鞭炮聲。

  “瀏陽盛產鞭炮,全國都有名,誰家買了汽車,大家去祝賀也要放鞭炮。”陳文宮告訴我。

  早晨,我們一起出發去廟里,剛到村口,一大片的稻田閃了出來,綠油油的。雖然今年夏天長沙一直持續高溫,但由于村子里有水庫,稻田并未旱,長得還不錯。昭顯真人廟的牌坊便豎在稻田旁的小路上,兩只石獅子在牌坊前,上書一副楹聯,里面交代了村里的陳家來自河南潁川。牌坊旁側有一處竹林,不大,這是之前上下橫塘里的地界,記述里的陳世賢便是上橫塘里人,這個地名一直留存到現在。

  沿著路一直往上走,在一個坡上便是昭顯真人廟,那座灰色的塔就完整地顯現出來了,七層,上書“孝仙塔”,這座塔是2007年修建而成的。再往前走,是一株有著300年樹齡的樟樹,旁邊是一塊殘存的石碑和一塊新刻的石碑。那塊殘存的石碑“文革”時被毀,后來是從山上找回來的,上面的字已經不全,根據史料補齊后又做了塊新碑立在旁邊,講建廟的緣起。據說當年隨著孝仙事跡的傳播,各處紛紛建廟,橫塘這里一個叫羅葆五的人約集汪、羅、許、鄧、朱、屈、李、陳八姓的鄉賢,選定孝仙住屋旁的山坡上建了這樣一處廟。從遺留下來的圖紙看,當時的廟是三重殿、東西廂房,比較規整。抗戰的時候,前棟被日軍的飛機炸毀,后棟在“文革”時期遭到了破壞,宗教政策恢復后,廟宇經過了重新修復,歷經11年,基本恢復了原先的樣貌。

  大殿正中央供奉的便是陳大仙。自150年建廟時起,廟里整個的布局就開始改。“兩任巡撫給你寫的楹聯不拿出來掛上,掛什么?”陳文宮回憶,小時候,廟里的匾額很多,那時候練字,爺爺就帶他到廟里來。山西巡撫錫良的“護國佑民”匾額,他印象很深,字是鎦金的。錫良之前做過湖南布政司,1900年護送慈禧和光緒途中遇瘟疫,士兵苦不堪言,他便向著陳真人的方向祈福,結果疫病消除,后來便送了這塊木質金匾。

  據介紹,由于陳孝仙在當地影響面廣,在廟宇興建之初,地方一些顯貴、名士紛紛捐匾獻詞,當時收了匾額20余塊、對聯30余副、詩詞36首,后毀損殆盡。后來,廟里開展了搜集、整理和修復工作,對尚存的牌匾進行了修復和保護處理,對已損毀的牌匾,擇其精要,按原來格調進行了重新制作。現在,廟里把湖南兩任巡撫駱秉章和陳寶箴的楹聯刻在了大殿兩側。駱的贈聯是這么寫的:上聯“至孝動蒼天 經義永垂 一片齋夔符舜德”,下聯“請封聞楓陛 絲綸特賚 千秋昭顯懋皇仁”。陳則以陳氏后人的身份贈聯,上聯是“江州共此淵源 祖墓同此閥閱 門義均此敬恭 穎水最鐘靈 名世睪然生孝子”,下聯是“九重封其昭顯 四海仰其神明 千秋被其思澤 專祠崇享祀 焚香理合報真人”。

  為提升廟宇的文化內涵,廟里還將歷史上“二十四孝”制成圖文并茂的圖片,裝飾于殿堂二廂,每個下面還配了四句詩來講這幅圖的故事,并將昭顯真人的孝親事跡和成仙經歷用石材碑刻嵌入墻體,希望每位前來朝拜或參觀的人士都能受到良好的孝道文化教育和熏陶。

  ③評敬老模范倡新風

  大殿的對面是戲臺,每年八月十五便會請了戲班來唱,一直延續到現在,只是不再有那么長的周期。像其他廟會一樣,從1854年到解放初期的100年間,孝仙廟的廟會還承擔著物資交流的功能,當地有“湘鄉鐵鍋湘陰席,醴陵瓷器平江笠,長沙百貨湘潭屐,北盛出鐵器,大山人賣椽皮”的講法。每逢廟會,周圍幾十里的男女老少,拜壽看戲、賣貨買貨,走親訪友,特別是青年婦女,平時存下來的一些錢此時便拿出來買針線頭飾、各色花布、新式鞋襪。只是現在交通方便了,就不開物資交流的集市了,便沒有了往昔的盛況。

  戲還是要唱的,前幾年還一直演湘劇《孝仙傳》。這部戲是陳文宮2004年為廟里義務寫的,這是他的第一個劇本,“戲的主線是‘真人孝母”,都是瑣事,不是什么王侯將相、才子佳人戲,主人公只是一個裁縫,這個反而比較難。”陳文宮為此還跟其他7個人去大光洞考察過一次,洞是在半山腰,洞口很小,雜草樹叢掩著,“現在都不好找,難想百年前,來到這個地方是多么不容易。”陳文宮找出這出戲的DVD給我看,看到興起時,他還會唱起來。寫劇本用了30多天,請了瀏陽市湘劇團的人來演,前后一共錄了10天時間,還包括3天的外景。廟里還有一張演員們扮相的合影。

  這出戲在附近幾個鄉鎮演了十多場,觀眾評價還是很高的,稱贊它是道德教化的一劑良藥。戲的DVD光碟就制作了1000余套,無償送給信士和各界人士。現在有許多信士,在慶賀老人生日或悼念已故親友時都會播放《孝仙傳》,大家都希望通過孝仙故事的傳播,來教育感化新一代青年和社會民眾。

  出了廟,陳文宮又帶我去看了看陳大仙祖屋的位置,那里已經是一片竹林。房子已經拆掉了,當地住過的最后一家也搬到了臨路的新宅里,竹林兩三米開外的地方還有五六間土坯房,主人還出來給我們指了指陳大仙祖屋大概的位置。繞出來,沿著路一直往前走,便是陳大仙雙親的墓,前幾年新修的,還蓋了一座涼亭。

  因為有孝仙,縣里還舉辦過孝媳評選活動,最近的一次大概是兩三年前的事。當地在2011年底組織了“沙市鎮十佳敬老女模范”的評選活動,通過推薦、篩選、公示、評定等過程,共評選出了傅潔輝、李雙玲等10位孝敬公婆、友好鄰里的“十佳模范”,并以黨委、政府的名義進行了表彰。這個活動的舉辦,使孝順長輩的良好風尚得到進一步的肯定和褒揚,孝道文化得到了深入傳承和弘揚。這樣的做法還引起了良好的共鳴,有幾個鄉鎮前來學習取經,準備舉行類似的活動,以此弘揚良好的道德風尚。

  孝于親是感恩,孝于眾是慈悲,孝于國是忠義。廟里還開展了許多扶助孤老的活動,在讓老人們感受到社會溫暖的同時,也為社會敬老、愛老、養老做出好榜樣。多年來,廟里每年都要不定期邀請全村60歲以上的老人來參加關愛活動,并發放紀念品;每年春節的時候,都要對鄰近鄉村的孤寡老人和有子女、但十分困難的老人上門慰問、救濟,并組織一些熱心敬老的信士義工幫助他們清洗衣被、打掃衛生。每年,廟里用于敬老的扶助資金都達到了5萬元以上。

  因為廟里的帶頭作用,昭顯真人的孝道精神得到了弘揚,地方上一些學校師生和青年婦女組織也紛紛效仿,在逢年過節的時候紛紛開展了許多孝敬老人的活動。目前,鎮上還形成了家庭孝老、社會敬老、政府安老的新的社會養老模式。

  快到晌午了,太陽越來越曬,農田里下地的人們也已經收工了,來打稻谷的機動三輪車開進村子,播放著《世上只有媽媽好》的背景音樂,和著孝仙廟的鞭炮聲,在村子里飄飄蕩蕩。制圖:潘旭濤 (原標題:弘揚孝道再出發)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2013-10-24)
0
相關信息
精彩展示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 慶陽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