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晉城市政府日前發布《關于進一步加強文物及古建筑保護工作的意見》(下簡稱《意見》),要求市級搶救性文物經費財政預算每年不少于2000萬元,并面向社會認領縣保文物點和未列入文保單位的古建筑。
《意見》強調,在全市文物保護狀況沒有得到有效改善之前,市級搶救性文物經費財政預算每年不少于2000萬元。各縣可根據各自的文物保護情況,每年拿出一定經費對文物進行搶救性維修。有文物保護任務的鄉(鎮)、行政村,根據各自的經濟狀況,也有義務拿出一定的經費用于文物保護。《意見》表示,將積極爭取上級法規政策支持,在晉城試行面向社會認領縣保文物點和未列入文保單位的古建筑,實現文物保護和社會利用的雙贏。
據介紹,認領人在認領期間,要承擔文物的維修和維護費用,保持文物古建筑的風貌。同時,古建筑認領要明確文物保護單位的用途,可以居住、作為游覽場所和博物館。如用于其他用途,應當由縣級文物主管部門征得上一級文物行政部門同意后,批準實施。
山西是中國古建筑遺存最多的省份,總量多達2.8萬處。位于山西南部的晉城市的市級及以上文物保護單位共計600處,居全省第一。(原標題:山西晉城:非文保古建可“認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