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新聞資訊 >> 外省 >> 瀏覽文章

沈陽的舊名“奉天”出自《尚書·泰誓》

2014/4/22 9:29:52 點擊數: 【字體:

  雨澤隨時

  1.崇智路:

  忠、孝、仁、義、禮、智、信、勇,作為中華民族傳統道德的基本元素,被稱為“八德”。而竭忠、盡孝、施仁、彰義、端禮、崇智、守信、奮勇、明德,也就成了炎黃子孫千百年來的價值追求。早在金代建設中都燕京(即北京)時,新都城的12座城門中,東、西、南、北四面城垣各有一座城門,分別被命名為“施仁”“彰義”“端禮”“崇智”。

  2. 永昌路:

  “永昌”二字出自“傳國玉璽”所鐫刻的印文——“受命于天,既壽永昌”。“傳國玉璽”又稱“傳國璽”、“傳國寶”、“玉璽”,是奉秦始皇之命所鐫、秦以后歷代帝王授受傳承的印璽。其正面刻有李斯所書“受命于天,既壽永昌”八個篆字,意思是“皇權與帝位都是上天授予的,不僅萬壽無疆,還要永遠昌盛”,以此表明“君權神授”“帝命天授”。不過,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真命天子”“奉天承運”這一套早就被人民拋進了歷史垃圾堆。而國運永昌,則成為中華民族對國家前途命運的美好期待,成為體現在國家層面、與“富強、民主、文明、和諧”一脈相承的價值追求。

  3.惠民路:

  “惠民”出自《尚書·泰誓》之“惟天惠民,惟辟奉天”。意思是只有上天才能惠澤百姓,只有帝王才能貫徹上天的惠民等意志,才是奉天承運的真命天子。這里的“辟”就是君王,所謂“復辟”,就是要恢復君主的地位或統治的地位。如今,“惠民”一詞里的“君權神授”“帝命天授”的糟粕已被蕩滌殆盡,惠澤民眾的精華傳承下來。

  此外,沈陽的舊名“奉天”、山東省濱州市惠民縣的縣名,也源出于此。

  4.至善路:

  “至善”出自《大學》。一是“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新)民,在止于至善。”意思是至高至上的學問,在于弘揚核心價值,使民眾不斷煥發精神面貌,在于把事情做得恰到好處。二是“盛德至善,民之不能忘也”,說的是崇高品德達到了最完善的境界,人民是難以忘懷的。

  5、 義和路:

  “義和”一詞出自《易傳·乾文言》:“元者,善之長也。亨者,嘉之會也。利者,義之和也。貞者,事之干也。”這段話具體解釋了《易經》中“乾”這個范疇的四個基本特性。其中的一個特性是“利”,也就是利益,說世界上的真正的利益是各種合宜得體行為——也就是義行——不斷累積、共同作用的結果。

  6.明德路:

  “明德”,有兩個含義,多個出處。一個含義是昭示四方的德行,光耀環宇的品德。如《詩經·大雅·皇矣》:“帝遷明德,串夷載路”——;“帝謂文王:予懷明德,不大聲以色,不長夏以革”——天帝向周文王強調:“我看重追求的昭示四方的德行。你既不要大聲呵斥,用冷峻的臉色壯聲威;也不要嚴刑體罰,用銳利的器具當棍棒。”另一個含義是推崇德行,弘揚美德。如《尚書·康誥》的“克明德慎罰”,,《荀子·成相》的“明德慎罰,國家既治四海平”,意思是努力弘揚德行教化,謹慎使用刑罰。《尚書·堯典》的“克明峻德”,其中“明德”意思即努力弘揚美好的德行。

  “明德”廣為后人所認知的出處是《大學》:“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新)民,在止于至善。”這里的“大學之道”,也是儒家學說的“三綱領”,意為“至高至上的學問,在于弘揚核心價值,使民眾不斷煥發精神面貌,在于把事情做得恰到好處。”

  7.清華路:

  這里的“清華”與清華大學的“清華”一樣,都是出自東晉謝混的著名詩作《游西池》。詩中說“惠風蕩繁囿,白云屯曾阿,景昃鳴禽集,水木湛清華。”其中的“水木湛清華”,被后人演繹為“水木清華”“水清木華”,形容園林里池水清湛幽靜,樹木花繁葉茂。

  8.隆禮路:

  “隆禮”,意即弘揚、推崇、盛行禮教。“隆禮”一詞的出處,一個是《禮記·經解》:“是故隆禮,由禮,謂之有方之士;不隆禮,不由禮,謂之無方之民。”意思是說,弘揚、盛行禮教,推崇、遵從禮教,這樣的官員就是有道之官;不弘揚、盛行禮教,不推崇、遵從禮教,這樣的百姓則是無知之民。《禮記·經解》還說:“故禮之教化也微,……,是以先王隆之也”,也就是說“因此禮儀的教化機理很微妙”,具有“潤物無聲”的良好效果,“所以過去的帝王對禮教十分重視,大加推崇,大力弘揚”。

  另一個是《荀子·議兵》:“隆禮貴義者其國治,簡禮賤義者其國亂”。這段話的意思是“推崇禮教、珍視道義的君主,他的國家一定能治理有序、安定和諧;反之,忽略禮教、輕視道義的君主,他的國家一定是混亂無序、躁動失穩的局面”。

  9.立信街:

  “立信”出自成語典故“立木取信”“徙木立信”。當年秦國商鞅為了推行新法,取信于民,在集市南門立起一根大木頭,同時發出布告許諾,給能把這根木頭扛到北門的人以重金獎勵。人們半信半疑,有人把木頭搬了過去,商鞅立即兌現諾言,并因此確立了威信。在《漢書·律歷志第一(上)》中也有“所以齊遠近,立民信也。”

  10.樹勛街:

  “樹勛”即建樹功勛,與建功、立業意思相近,是中華民族傳統的普適性價值追求。唐代詩圣杜甫在《王兵馬使二角鷹》一詩中有“將軍樹勛起安西,崑崙虞泉入馬蹄”這樣的詩句。唐代詩人劉長卿也在其《從軍》詩:“將軍追虜騎,夜失陰山道,戰敗仍樹勛,韓彭但空老”中也運用了“樹勛”一詞。“樹勛”一詞雖非典出,卻有著很濃厚的傳統文化色彩。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長春晚報(2014-04-21)
0
相關信息
精彩展示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 慶陽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