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wǎng) >> 新聞資訊 >> 外省 >> 瀏覽文章

板鷂風箏響云霄——記南通板鷂風箏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郭承毅

2014/6/6 11:26:08 點擊數(shù): 【字體:

 

板鷂風箏響云霄——記南通板鷂風箏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郭承毅

 郭承毅在制作南通板鷂風箏

  當初因拆遷購新房時,郭承毅執(zhí)意要買一套頂層帶閣樓的房子,擁有一個獨立的工作室一直是他的心愿。郭承毅平時不愛說話,但一走進他的工作室,說起一屋子的寶貝,他就像換了個人,如數(shù)家珍,侃侃而談,變得活潑起來。現(xiàn)年69歲的郭承毅是南通板鷂風箏的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平日如果沒有展示、講課等活動,他每天基本就待在工作室,而且一待就是十幾個小時。閣樓就是他的獨立王國,在這里,他繪制圖案、扎制骨架、加工哨口……做他想做、喜歡做的事情,不受任何干擾。

  子承父業(yè) 只待良機

  郭承毅祖籍江蘇省南通市如皋縣,祖輩勤勞,家庭殷實。父親郭文和自幼喜歡放風箏,后拜在如皋著名燈彩風箏藝人石子壽門下,得到老先生多年精心的傳授,經(jīng)過60余年的實踐,扎、糊、繪、放四藝皆精,并在繼承傳統(tǒng)風箏的基礎上,不斷摸索改進制作工藝,終于形成了造型眾多、獨具特色的南通郭氏風箏。“文革”期間,郭文和成了“牛鬼蛇神”,一夜之間被開除公職。即便如此,郭文和仍放不下手中的風箏,偷偷地在家里扎制,但扎成的風箏不能堂而皇之地拿到市場去賣,于是便堆在家里,實在沒地方放了就只能付之一炬……然而這一只只精美的風箏卻深深地印在了年幼的郭承毅心中,揮之不去。

  1962年,從南通工藝美術學校畢業(yè)的郭承毅被分配至南通工藝美術研究所從事民間工藝研究。他心里很清楚,父親的風箏是難得的寶貝,只不過還沒被世人所認識,或者說還沒遇到被世人賞識的時機。“文革”結束后,如皋文化館接到上海將舉辦民間藝術展的函件,邀請南通板鷂風箏參展。郭承毅得到消息后,立即趕回如皋,與父親一道夜以繼日地趕制出一組風箏。在上海的展覽中,父子倆制作的風箏受到了觀眾的喜愛,并被選送到美國展出,郭承毅與父親制作的蜈蚣風箏彩照還登上了赴美展覽宣傳冊的封面。也就是從那時起,郭承毅一邊忙著自己的民間工藝研究,一邊把部分精力用于南通板鷂風箏的研究和制作上。

  鷂出如皋 無巧不備

  風箏在我國北方稱鳶,南方稱鷂。江蘇南通是南派風箏的主要產(chǎn)地,以板鷂風箏最具代表性。板鷂風箏又稱哨口板鷂,歷來以優(yōu)美的造型、精湛的工藝和獨特的音響效果聞名于世。據(jù)清乾隆《南通州志》記載:“風鷂出如皋,自草蟲魚鳥以至仙佛無巧不備,大者數(shù)丈,軟翅者能一排九雁、十三雁,春天競放,他邑所無。”可以看出,在清乾隆年間南通的板鷂風箏制作工藝已相當高超。至清代末年,南通已與北京、天津、山東濰坊齊名,成為中國四大風箏產(chǎn)地之一。

  南通板鷂風箏為平面結構,有六角形、八角形和多角形,俗稱“六角鷂子”,進而發(fā)展為“連星風箏”。板鷂風箏基本都安裝哨口,根據(jù)風箏大小,少則幾個、幾十個,多則上百個、上千個。這些哨口的制作原料主要是葫蘆,還有從細到粗的竹筒,以及野栗、龍眼、白果,甚至鵝蛋、鴿蛋的殼等。經(jīng)藝人精心加工刻制后,將這些哨笛排列成行,與鷂面上的彩繪交相輝映,形成獨特的藝術效果。在野外放飛,只見那板鷂騰空而起,直入云霄,哨笛齊鳴,仿佛天籟之音在天宇久久回蕩。

  制作板鷂風箏大致有鷂面彩繪、哨口制作、骨架扎制、糊鷂面、安裝哨口、拴引線及尾線等步驟。近年來,隨著南通風箏市場需求的擴大,產(chǎn)生了一些專營風箏配件的商家,如專營哨口的、專營尾線的、專門繪制鷂面的、專營骨架的……盡管如此,在郭承毅的工作室里堆放的每一只風箏或是配件,都是經(jīng)他親手繪制、加工、打磨出來的。他不是簡單地制成一只風箏,而是用創(chuàng)作藝術精品的要求對待每一道工序、對待每一件配件。

  精于設計 善于傳承

  郭承毅向筆者展示了他最近完成的厚厚一疊鷂面彩繪,畫面圖案主要為群眾所喜聞樂見的傳統(tǒng)題材,如吉祥紋樣、神仙人物等,彩繪均用工筆重彩,色彩鮮亮明快、對比強烈,充分顯示了優(yōu)美、濃厚的鄉(xiāng)土氣息和極其鮮明的南通地方特色。郭承毅端出一組組用各種材料制成的哨口,有竹子的、板栗殼的,最多的還是葫蘆的,由小到大,應有盡有。近年來,郭承毅還嘗試著把彩繪擴大到哨口的口面和哨身上,在哨口口面繪上面具作為裝飾掛件,別有一番情趣。郭承毅被評為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后,參加國內外各項展示活動日益頻繁起來,若是把兩三米高的風箏帶出去展覽甚是不便,很快郭承毅就設計出了可折疊的風箏、可插接的風箏,既方便包裝運輸,又可快速拼裝。

  隨著南通市非遺保護工作的不斷推進,近年來,民間一些有識之士也認識到非遺保護的重要性,并投身到非遺保護工作中來,目前在南通僅民營性質的風箏博物館就有3家。郭承毅也被其中一家博物館聘為副館長,致力于南通風箏的創(chuàng)作、研究和技藝傳授。通過博物館這個平臺,吸引、聚集了一批板鷂風箏發(fā)燒友,同時,博物館還與南通大中小學緊密聯(lián)系,把風箏藝術帶進了校園。郭承毅說,對于那些幼兒園或上小學的孩子,他會把事先勾勒好的鷂面圖案帶去,讓孩子們按照自己的想法盡情發(fā)揮涂色,重在激發(fā)少兒的興趣和想象力。而對大學生來說,他會讓他們參與風箏的設計和扎制,重在培養(yǎng)他們的創(chuàng)造力。

  有一幅畫面一直深深地刻在郭承毅的記憶中。那一年他與父親趕制好一組風箏后來到當?shù)氐捏w育場試放,只見天空中老鷹盤旋、鳳凰展翅、蜈蚣擺尾,哨笛鳴響,此起彼伏,吸引了許多市民趕來觀看?吹阶约河H手繪就扎制的風箏在天空飛翔,并得到市民的喜愛和贊賞,父子倆心里有說不盡的快樂。這樣的快樂一直在郭承毅的內心珍藏著,或許正是因為這份快樂的記憶,郭承毅與南通板鷂風箏廝守了一輩子,不離不棄。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中國文化報(2014-06-06)
0
相關信息
精彩展示
評論區(qū)
友情鏈接 商都網(wǎng) 中國網(wǎng)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wǎng) 新華網(wǎng)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wǎng) 河南省書畫網(wǎng) 中國越調網(wǎng) 中國古曲網(wǎng) 博雅特產(chǎn)網(wǎng) ?途W(wǎng) 中國戲劇網(wǎng) 中國土特產(chǎn)網(wǎng) 河南自駕旅游網(wǎng) 中華姓氏網(wǎng) 中國旅游網(wǎng) 中國傳統(tǒng)文化藝術網(wǎng) 族譜錄 文化遺產(chǎn)網(wǎng) 梨園網(wǎng) 河洛大鼓網(wǎng) 剪紙皮影網(wǎng) 中國國家藝術網(wǎng) 慶陽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