拱墅捧出第二批歷史文化遺存
2014/7/17 16:58:50 點擊數(shù):
【字體:大 中 小】
“明清以來,賣魚橋一直是城北鬧市水陸碼頭,往來舟楫聚泊于此,米店、魚行眾多,商賈云集,集市興盛,是‘十里銀湖墅’的中心。” 6月26日上午,拱墅區(qū)第二批的歷史文化遺存挖掘保護展示揭碑儀式在賣魚橋信義坊東廣場舉行。現(xiàn)場對展示項目之一的賣魚橋遺址進行揭碑。
賣魚橋,古運河最南端的第一座碼頭所在地,它曾是古時十里銀湖墅的最佳見證者。在賣魚橋遺址銅雕地標北側,還鑲嵌了一個賣魚橋碼頭遺址銅雕地標,地標上標明了北京石壩碼頭、杭州賣魚橋碼頭兩個端點,記錄了歷史上京杭大運河商貿(mào)物流路線。除了賣魚橋遺址外,列入第二批歷史文化遺存的還有東皋心越禪師嗣法之地——上塔伏虎禪院遺址、圣因接待寺遺址、同福泰官醬園舊址、祥符花神廟遺址、義橋碼頭、古和睦橋、上塘河衣錦橋下古纖道、德勝壩遺址、石灰壩舊址、豬圈壩舊址、清河閘遺址等。
在運河成功申遺之際,拱墅區(qū)捧出第二批歷史文化遺存,對包括賣魚橋在內的13處遺址進行了保護和展示,是慶賀運河申遺成功后的一份獻禮,也為拱墅區(qū)增添了響亮的文化名片。當游客們漫步運河之畔時,移步換景,仿佛置身于一座沒有圍墻的博物館。
拱墅區(qū)自保護展示首批十大歷史文化遺址以來,去年又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在普查轄區(qū)文化遺存的基礎上,搶救、挖掘出一大批歷史遺址,經(jīng)整理、研究,運河拱墅段“三塘五壩”及十里銀湖墅中心區(qū)賣魚橋等一批歷史遺址浮出水面,經(jīng)相關專業(yè)人員查找文獻典集、甄別及組織論證、廣泛征求吸納群眾意見,歷時一年,最終確定對半山東皋心越禪師嗣法之地——上塔伏虎禪院等13項遺址進行保護并豎碑展示。(呂黛芬)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中國文化報(2014-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