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桀紂”“腌 ”“黑黢黢”在《現代漢語規范詞典》里的注釋。
本報新媒體將建“揚州方言庫”,揚州話“代言人”今起獨家獻聲
【核心提示】
近兩周,本報連續報道了揚州市民自發保護家鄉話,并為之編纂“草根”字典的故事。昨日,58歲的老讀者袁鶴庭聯系本報記者稱,揚州方言不少都是有典故的,且在《新華字典》、《現代漢語詞典》等辭書中都有收錄。“揚州話里把‘不順心的事、壞事’叫jie zou,有的人寫成‘擊咒’,這是不對的。其實,這個詞寫作‘桀紂’,就收錄在字典里。”
方言辨字
從讀音或含義入手都很難
為方言注音是一件難事,而為方言辨字更是一件難事。昨日,本報報道了錢傳倉老人編纂草根揚州方言字典的故事,希望為每個方言用字“追本溯源”。報道發出后,再度引起讀者們的強烈反響。
“我覺得為方言找字出發點是好的,但是沒那么容易。”讀者王峰來電表達他的看法,“方言里有些字的讀音可能保持著原來某個時代特有的讀法,可能與這個字現在的讀法完全不同,要找到這個字,如果單從讀音著手,肯定行不通。”王峰認為,應該從字的意思入手,這樣可能會“靠譜”一些。
但網友“@小緋”通過本報微信平臺告訴記者,要從意思入手也是一件難事。“比如揚州話里的小孩,我們讀‘xia zi’。這個‘xia’如果寫成‘瞎’、‘匣’,讀音可能沒問題,但是意思完全看不懂。”“@小緋”追問道:“那如果從意思來著手,‘xia’應該就是孩子、娃娃的意思,但這個發音相差也很大,無從考據是否原來的讀音。”
“@小緋”說,自己雖然是年輕揚州人,但感覺自己許多揚州話已經說得不倫不類。“感覺家里面三代人,說的都不是同一種方言。”“@小緋”開玩笑說,“也有可能是因為我不太了解方言歷史,不知道一些詞語的來歷吧?”
細心讀者查“jie zou”
應寫作“桀紂”,方言里也有典故
那么,為方言辨字的難題,是否如“@小緋”所說,是出在對方言歷史不了解的問題上嗎?昨日,一位熱心老讀者介紹了他對此問題的看法。
對于方言的問題,今年58歲的袁鶴庭也有話要說。“我還記得我17歲時,語文老師跟我們講過‘jie zou’這個詞。”袁鶴庭說,“jie zou”在揚州話里是“不順心的事”、“壞事”的意思,“我看到有人用方言把它寫下來,寫成‘擊咒’。”
那么“jie zou”寫成“擊咒”,對不對?袁鶴庭說,按照這兩個字來推斷,根本無從了解這個詞語本來的意思。“這是一種按照注音去找字的方法,我覺得是望文生義。”袁鶴庭說,當年語文老師在課堂上講這個詞時,寫在黑板上的兩個字是:桀紂。
“夏桀是夏的末代君主,商紂是商的末代君主,拿兩個末代君主的名字并列在一起,就說明晦氣,這事不好。”袁鶴庭說,當時語文老師正是這樣來介紹揚州話里的“jie zhou”二字的,自己印象尤為深刻。
字典里可查方言
揚州話“腌臜”“黑黢黢”都有收錄
袁鶴庭說,在翻閱新華字典的時候,也發現“桀紂”這個詞語。“其實,揚州方言里的詞語,不止這一個出現在字典里。”
袁鶴庭舉例說,揚州話里形容“黑”,說“hei qu qu”。“有的人不知道這個字怎么寫,其實寫作黑黢黢。在字典里也有這個詞,標記為口語,意思是很黑。”記者翻閱外研社和語文出版社出版的《現代漢語規范詞典》時,也查到了這個詞,字典還舉了個例句:地道里黑黢黢的。
“另外,揚州話里形容不干凈的、說不清的,叫‘a za’,這兩個字怎么寫你知道嗎?”袁鶴庭反問記者。翻閱字典發現,“寫作‘腌臜’,形容骯臟、不干凈,或者不順心、使難堪。”聽了袁鶴庭的解釋,記者想起《水滸傳》里也用過這個詞,在魯智深拳打鎮關西里,就說道:腌臜潑才。
袁鶴庭認為,為方言“找字”,必須要懂意思、懂典故,而不應該單單按照發音找字,否則不倫不類。“比如‘xia zi’,不知道怎么寫的時候,還是注音為宜。”
袁鶴庭表示,字典里其實有很多揚州方言詞語,年輕人如果感興趣,可以逐一去找。 記者 邵偉
【新聞延伸】
揚州話古詩吟誦入選國家級教材
前段時間,《中華吟誦讀本——小學生必背古詩詞75首》一書由中華書局出版發行。該書配套光盤共收錄了39位全國知名專家學者的方言吟誦。其中,我市學者朱福烓先生用揚州話吟誦了6首古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