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新聞資訊 >> 外省 >> 瀏覽文章

襄陽曾是萬里茶道漢水中樞 老河口舊碼頭存水下

2014/8/26 16:56:54 點擊數: 【字體:

  歷史選擇了襄陽

  襄陽是萬里茶道的漢水中樞。今天稱為襄陽的這個地方,在當年萬里茶道上,是三個重鎮,漢水北岸的襄陽(今襄城);漢水南岸的樊城;再往上游去90公里,漢水東岸的老河口。

  當年,攜貨北上的茶商們,將茶包塞滿襄陽楸子,離開漢口,經天門岳口,逆水行舟20多天。一大批在樊城卸貨,換體積小的船北上,駛入狹窄的唐白河;一小批在老河口卸貨,換上騾馬西進,入川陜,走蘭州;而巍峨的襄陽城,隔江默默俯瞰著這忙忙碌碌。

  該怎樣看待襄陽在中俄萬里茶道上的地位?接待我們的湖北日報襄陽分社副社長鄧洪濤說,“南船北馬,漢水中樞”,在中國版圖上,只有漢水是南北向的,它連接起了長江與黃河,連起了北方與南方,而襄陽正在中心點上。

  據襄陽地方志記載,唐代元和年間,全國有4個人口過10萬戶的城市,襄陽是其中之一,僅次于長安。“萬里茶道選擇襄陽,正如同歷史上的歷次選擇一樣,貫穿南北中國,這是一個繞不過去的點”,鄧洪濤說。

  如今的襄陽,是湖北省城區面積僅次于武漢的第二大城市,包含了襄城、樊城、襄州三個區以及老河口等多個縣市。

  看不見的收藏

  20日,循著當年的茶路舊跡,采訪團走訪了樊城碼頭、老河口碼頭、漢水河道、唐白河河道。

  史載樊城當年有22個碼頭,沿江一字排開,帆檣如林。挨著江,堤岸上一條繁華路,商行、貨棧、銀樓、店鋪、手工作坊密布,號稱“九街十八巷”。

  帶我們一同走訪的,是襄陽地方文化研究者、襄陽文化遺產民間保護組織“拾穗者”的發起人李秀樺,他帶來一本團隊編印的叫《留住記憶》的小冊子:1999年樊城漢江大道的景象,依稀尋得當年舊影——密密匝匝的黑色布瓦和白色山墻,呈兩列沿江排開,繁密、古老而沉重。

  現在我們站在原處,眼前是一條一片建筑也沒有的寬闊大道,沿江展開,一直伸向遠處的漢江長虹大橋。經濟變化、戰爭、防洪建設、城市發展,從上世紀30年代起至本世紀,終將舊的格局掃盡。

  “九街十八巷”還剩下一條巷,叫陳老巷,150米長,作為國家歷史文化街區保留了下來。過去這里煤油、顏料、布匹、制帽、制線、梳篦等商鋪、作坊林立,現在完全是民居。記者采訪了94歲老太衡德華,她在這里住了60年、4代人。

  “住的都是老戶。孩子大了就走了,有時來看看,有小時候的記憶”,衡老太說。

  老河口與此類似,也只留下一條明清老街,叫太平街。據老河口市政協主席李守成說:“街上最老的房子有400年。”

  20日上午,從陳老巷走出去,上磁器街。街上已經全部“現代”了。李秀樺一路上給我們指點:這里原來是個會館,這里原來是個老字號,這里……記者仿佛茨威格小說《看不見的收藏》里那個訪客,在聽失明的老人講述實際上已經不存在的他的珍藏。

  老河口舊碼頭在水底下

  靠近襄陽這一段,唐白河足足有300米寬;漢水如長江中游一般寬闊;老河口的河口長度,已經像一個湖,約有2公里。

  “今年天旱,否則還要寬”,襄陽市農科院副院長張耀華說。

  張耀華告訴我們,由于下游建水電站,水位抬升,萬里茶道東來襄陽所經過的諸多淺灘,已經都沒有。“那些彎彎曲曲的河道,也已經被扯直了”。

  “老河口的舊碼頭、駁岸,都在水底下。”老河口人、湖北玉皇劍茶葉有限公司董事長張于學告訴我們。

  “天下十八口,除了漢口是河口。”提到過去的老河口,當地人一再引用了這句諺語。

  21個碼頭,如今都淹沒在水下。十里江面六七千條船,早已經是傳說,淹沒在歷史的深處。20日傍晚,暮色蒼茫,我們的眼前是一片像湖一般的空茫茫水域。背后,漢江關下的大街和廣場,置換掉當年的明清集市,大媽把廣場舞跳得震天價響。

  李守成告訴記者,當年老河口至漢水,河床寬、水勢穩,往上走水急灘險,因為這樣,它成為萬里茶道分貨西行的中轉站。水運是最省力、最便宜的運輸方式,當時,漢水的可利用性超過了黃河和長江。“光緒年前,碼頭周近有商鋪1200余家、外商幾十家,老河口聞名全國”。

  “興也水運,敗也水運。”1908年京廣鐵路通車,貫通南北,把老河口這個發達的水運城市變成了交通的死角,“小漢口”衰落了。“但老河口與漢口的聯系還在延續,直到現在,生意人還是喜歡到漢口打貨”,李守成說。

  茶路沒有了,茶文化留下來。記者看到,沿河沿街,吃晚茶生意火爆。

  歷史名城的矛盾心理

  20日晚、21日晨,記者回到襄城,踏訪這座襄陽古城。

  古城四座城門,經歷代修建,仍保存完好。包括整座城墻,還在守衛著原來的疆域。

  甕城的石板路上,當年車來車往留下的轍印,依稀尚在。在城墻上俯視河岸,當初碼頭邊拴船留下的鑿洞仍在原處。

  《襄陽港史》記載,19世紀,俄國商人從漢口經襄陽銷運至西伯利亞及蒙古的茶葉,運量巨大。1892至1901年《通商華洋貿易總冊10年報告》上寫道,從清同治十年至光緒二十年(1871—1894年),俄商經襄陽轉運的茶葉占總量15.9%,最高年份占64.7%。

  今天的襄陽市,建設發展很快。漢水這邊,古襄陽的模樣基本保留了;漢水那邊,新城新路新區一片片立起,樊城、老河口,茶路舊碼頭的景觀,基本消失。記者問李秀樺什么感受,他說:“像陳老巷那種房子,排水、廚廁都很成問題,要我是一天都住不下去。發展快是好的。但城市要留住它的記憶它的根,留住一點最后的標本吧,主要是精神上的,鄉愁和念想。”

  行程

  19日,本報“重走中俄萬里茶道”采訪團告別了天門,沿著與漢水大致平行的高速公路,抵達襄陽。

  一個巍峨的城市,宛若古代都城,撞入眼簾:城墻城樓雄偉壯闊立在半空,俯瞰著浩浩大河——聽來過的記者說,這就是襄陽古城,下面就是漢水。

  它已經有2800年歷史了,卻依稀保持著歷史上的形象,令人贊嘆!李皖 鄭汝可 發自湖北襄陽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長江日報(2014-08-25)
0
相關信息
精彩展示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 慶陽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