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歲跟隨著名國畫大師張大千到甘肅敦煌臨摹壁畫,30歲以高超的彩繪技藝蜚聲畫壇,夏吾才讓是青海省黃南藏族自治州熱貢藝術的著名畫師。2003年夏天,這位頗具傳奇色彩的畫師走到生命的最后時刻,他給弟子娘本留下一句話:“我的遺憾是沒能建立一所畫院,將唐卡發揚光大。”時隔3年,2006年,娘本創辦了青海省黃南藏族自治州熱貢畫院(以下簡稱“畫院”)并擔任院長,院址就選在夏吾才讓的家鄉同仁縣吾屯村。畫院匯集美術大師和專職畫師,成為同仁地區唯一一個集熱貢藝術展覽、研討、培訓、收藏為一體的綜合性畫院。從2007年至今,熱貢畫院已培養出180余名唐卡畫師。
娘本說,行動是對先師的最好告慰。今年畫院進行了擴建,一個4700平方米的唐卡技能培訓學?⒐ぢ涑,兼具培養熱貢藝人、推介唐卡作品的功能。在談到傳承方式的創新時,娘本表示,畫院雖是現代學院制度應用到非遺傳承上的探索,甚至引進了多媒體教學,但他從來沒想過要改變傳統“口傳心授”的傳承方式。在娘本看來,原生態的藝脈傳承體系是熱貢唐卡藝術的生命線,失去原生態,熱貢唐卡的純真性就會消失。
學畫唐卡,要熟讀“三經一疏”,即《佛說造像量度經》、《造像量度經》、《繪畫量度經》以及《佛說造像量度經疏》,這“三經一疏”沒有圖畫,只用藏文描寫了神、佛的體態特征,它們是畫師創作的依據。娘本鼓勵學生深入學習“三經一疏”和藏族的宗教、文化知識,為畫院弟子讀經文、講佛法,以提升弟子的藝術水準。為實現這門藝術的原生態傳承,在畫院內還有一門特殊的課程,就是教授畫師以“虔誠之心”對待唐卡,把繪制唐卡當做個人思想的修行。在作畫時,每個環節都要舉行特定的宗教儀式,并要求畫師保持平靜的心態,自始至終遵守嚴格的宗教戒律。傳統認為,以這樣的身心狀態畫出來的佛像,才會流露慈悲、智慧和力量,作品才能被賦予應有的文化底蘊和精神氣質。也許,從這里我們正可窺見唐卡藝術的精髓:當黃金、珍珠、珊瑚、純銀被畫師涂滿畫卷,留在寺廟的墻壁上,除了材料的貴重,更因為藝術品本身蘊含虔誠,才能受得起人們的崇敬和膜拜。
12歲學藝,20歲游歷四方,在成都學習傳統工筆繪畫,足跡遍布青海、西藏、甘肅的大小寺廟潛心鉆研各派唐卡藝術……35歲時,娘本的畫藝已卓然自成一家。在廣收博取中,娘本感受到熱貢唐卡的獨特魅力:“相比西藏的唐卡,熱貢藝人的唐卡作品色彩絢麗大方,畫面構圖繁而不亂,線條繪制細膩而嚴謹,畫面人物神態生動,特別是在用金方面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娘本所說的“用金”是熱貢藝人在實踐中反復試驗出的“獨家秘訣”,當地人將一種農作物果粒煮沸的湯液加入金液中,用這種方法制作出的顏料,涂在唐卡上又黏又亮,并能保持原色。在娘本看來,熱貢唐卡的審美結晶和獨特技藝更是學院傳承的重要內容。
2013年春,北京保利拍賣在“自在菩提”——中國金銅佛造像、唐卡專場中推出32件唐卡拍品,總成交額達1690.5萬元。這場頗為成功的拍賣會只是藏學熱不斷升溫、藏傳佛教藝術品收藏日益受關注的冰山一角。隨著國內的唐卡收藏體系逐漸建立,唐卡市場價值陡然提升,“唐卡藝術之鄉”——吾屯村正經歷著連環反應,唐卡市場價值陡然提升,唐卡藝術也走上了一條傳承與創新兼具的發展之路。
為了維護熱貢唐卡的聲譽,抑制市場亂象,當地政府已成立熱貢藝術協會,注冊了“熱貢”商標,并建立起熱貢唐卡鑒定中心和熱貢藝人技能鑒定站,娘本正是鑒定委員會的委員之一。準備出售的熱貢唐卡作品,從起稿、線條、色彩、金線都要經過鑒定委員會的嚴格評定,娘本說,作品將按等級被分為收藏品、精品、一級品、二級品、紀念品等,等級不同,價格也各異。
盡管熱貢唐卡作品在市場上備受追捧,娘本卻不為浮華所動,始終用傳統技法制作每一幅作品。他堅持精挑細選天然紅珊瑚、綠松石、黃金,并親手把它們研磨成粉。從原料到顏料,這幾種純度高、對比度強的紅、綠、黃三原色,使整個畫面富麗堂皇,欣欣向榮。在唐卡畫師娘本筆下,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平靜如水的心才能自由驅遣這些珍貴顏料,勾描出心中的眾佛。堅持藝術的本真和內心的虔誠,娘本一以貫之,他以此立身,也以此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