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期間,聽到一則消息:新上任的山西省委書記王儒林提出:“‘天下廉吏第一’的于成龍墓地總是處于被嚴重破壞和一片荒蕪的狀態中。對此要盡快修復,否則將愧對‘天下廉吏第一’故里的榮稱,愧對吏者之師于公的在天之靈!”此提議合時宜、得民心,應該盡快付諸實施。
山西近日官場地震,震出一批貪官,呂梁市是山西腐敗的重災區,巧得很,于成龍也是山西人,出生在呂梁所屬的方山縣。于成龍從七品縣官做到兩江總督,一身正氣,兩袖清風,蜚聲朝野,深受百姓愛戴。
于成龍有個外號叫“于青菜”。史載:“日食粗一盂,粥糜一匙,侑以青菜,終年不知肉味”。于成龍做了大官,吃飯仍舊以青菜為主菜,或者加碗豆腐湯。當他出任兩江總督的消息傳出后,因為他不穿綢緞制的衣服,“金陵闔城盡換布衣。即婚嫁無敢用音樂,士大夫減驅從,至有驚恐喘臥不能出戶者。”在兩江總督崗位上,他繼續保持廉潔自律的作風,使江南“望風改操”。于成龍活到68歲,去世時,替他辦后事的官員“皆見床頭敝司中惟綈袍一套,堂后瓦甕米數斛,鹽豉數器而已,無不慟哭失聲”。
在封建時代的山西,尚且能出“天下第一廉吏”,而今一些黨員干部,為一己私利,罔顧黨紀國法,相比之下,如何能不汗顏?有鑒于此,重修于成龍墓和故居,供后人瞻仰,令后世警醒,確有必要。不必奢華,一個墓地,一座簡樸的紀念館,足夠了。吳興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