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新聞資訊 >> 外省 >> 瀏覽文章

文化巡游 民藝致富花樣多

2014/10/27 12:19:09 點擊數: 【字體:

文化巡游 民藝致富花樣多

福田影子戲 閆匯芳 攝影

文化巡游 民藝致富花樣多

侗族紡線 閆匯芳 攝影

文化巡游 民藝致富花樣多

五通農民作畫 閆匯芳 攝影
文化巡游 民藝致富花樣多

衡陽竹木雕作品 閆匯芳 攝影
 

    初秋,我走訪了申報2014-2016年度“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的地區,親眼看到新農村建設日新月異,文化事業突飛猛進,民間藝術不僅使群眾生活多彩繽紛,更幫助農民文化致富。

    “家家能繡花,戶戶有繡品”是中國湘繡發源地沙坪的真實寫照,長沙市沙坪街道剛上手的年輕繡娘,一個月工資就有近3000元。湘繡是以畫稿為藍本,“以針代筆,以線潤色”,運用七十多種針法和一百多種顏色的絲線,繡制物象。沙坪湘繡文化廣場內,湘繡博物館、湘繡演藝中心、湘繡大師工作室等14家湘繡機構競相爭輝。

    在湖南省衡山縣福田鄉,大多數人都能哼上兩句影子戲,紅白喜事上,更是少不了唱皮影。“各位領導與來賓,耽誤大家幾分鐘。參加文藝演出隊,先贊家鄉新農村……”福田鄉的文藝舞臺上,皮影戲大受歡迎。用布簡單圍成的棚架內,王冬林在前臺邊操作影型邊唱,王雄民在后臺邊敲鑼打鼓邊唱,通過燈光透視顯現人物,前后移動顯示遠近感,由演員操作、演唱來完成。68歲的王冬林,從事皮影演出50余年,是省級皮影傳承人,他和王雄民搭戲,一年可演出200多場。福田鄉鄉長王燕介紹說,隨著娛樂設備愈加先進,已有400多年歷史的皮影日漸衰落,皮影人才青黃不接,老藝人年事已高,傳承是最大的問題。“7個皮影隊共15人,最大的75歲,最小的50歲。傳承不下來,是我這輩子最大的遺憾。我帶過的徒弟,因嫌學習過程慢,又沒有錢拿,都中途罷工。”王冬林談起傳承問題激動萬分。

    來到廣西臨桂縣五通鎮,每一條街都開有家庭式畫坊,畫坊里滿墻都是畫。畫工都是本地農民,以畫為業,或畫花鳥牡丹,或畫山水風光,或畫梅蘭竹菊,當地畫院高校專家每月上門授課1-2次。“我以前在外打工,北京、上海、重慶都去過,現在回來畫畫,比在外打工賺的還多,又清閑。”李田次已回家畫畫兩年多,他所在的畫坊是蔣佳志開的。五通鎮像蔣佳志這樣專門從事繪畫產業的就有1000多戶,其中20人以上規模的畫坊有60多家,農民書畫已成為五通鎮農民增收的重要來源之一。“我爸媽以前不畫畫,我上不了學;現在做完農活回來畫畫,我可以上學了。”五通鎮小孩子的話語道出了書畫對他們家庭的影響。五通農民畫協會會長李玉成被稱為“淹出來的畫家”,1996年一場洪水把池塘淹沒,不能種植蔬菜,他被迫到縣城打工。“有一天下班看見有畫家在橋頭賣畫,一幅畫賣了100多塊錢,想著如果自己能夠賣畫比打工還賺錢,就把工作辭了,拜橋頭上一個賣畫的為師學習畫畫。學了半個月畫桂林山水,一幅賣了15元。”現如今,他的作品一平尺能賣1000元。

    民間藝術在鄉間的沃土里自由生長,也需要在與外界的接觸和碰撞中激發活力、吸取營養,才能有更大的生機。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光明日報(2014-10-27)
0
相關信息
精彩展示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 慶陽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