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駐陜西記者趙建蘭)很難想象,1300多年前,將“山水土”三個字疊在一起構成的竟然是如今的“地”;“日”則是在一個圓圈內填進一個“~”符號。而這些都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位女皇武則天在位時在全國推行的改創文字。11月14日,西安碑林博物館對外公布了新征集到的首座大唐石碑,碑文漢字中,諸如武則天時期推行的“天、地、日、月”等新創漢字頻頻出現。
據西安碑林博物館館長趙力光介紹,該碑為唐郢州刺史楊府君之碑。碑通高300厘米,厚32厘米。碑額篆書題“大周故郢州刺史楊府君之碑”,碑文楷書,共計34行,2500余字。碑文記載,碑主姓楊,隋大業十年(615年)始任右屯衛,后隨隋煬帝征討遼東。歸唐以后,又多次跟隨唐高祖、唐太宗參加隋末唐初平定全國的戰役,官至左光祿大夫。唐貞觀元年,封沁源縣開國男、郢州刺史等職。碑文記載,碑主于貞觀十八年卒于長安,唐睿宗文明元年(684年)其子將其遷葬于唐長安城南的鳳棲原。
“碑文中使用了大量唐武周時期特有的文字,可斷定立碑年代在武周時期。”西安碑林博物館副館長王原茵說,這種石碑通常是立在墓前的,而不是墓室內的墓志。由于碑刻表面的缺損,碑的主人究竟是誰,仍需進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