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政府網昨天下午公布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擴展項目名錄,上海9個項目上榜。
浦東宣卷(浦東新區)、精武武術(虹口區)、綿拳(楊浦區)、古陶瓷修復技藝(長寧區)、上海本幫菜肴傳統烹飪技藝(黃浦區)入選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南翔小籠饅頭制作技藝(嘉定區)、石氏傷科療法(曙光醫院)、顧氏外科療法(龍華醫院)、古本易筋經十二勢導引法(上海傳承導引醫學研究所)入選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擴展項目名錄。
9個項目中既有市民耳熟能詳的,也有難得一見的。作為流行于上海浦東陳行及周邊地區的原生態曲藝樣式,宣卷發展至今已有七十余年歷史。為加強演唱效果,宣卷吸收地方小曲和戲曲曲調,還使用了二胡、碰鈴、尺板等樂器,自成一體。上海本幫菜發展至今,已有130多年歷史,積累了諸如蝦籽大烏參、八寶鴨、油爆河蝦、糟缽頭、青魚禿肺等一大批具有鮮明上海地域特色的著名菜肴。虹口區近年在復興精武體育文化方面舉措頻出,已將虹口體育館正式更名精武體育館,建立了精武公園。(記者 諸葛漪 朱珉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