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新聞資訊 >> 外省 >> 瀏覽文章

評論:“文化墻沒文化”是誰的錯?

2014/12/11 10:33:40 點擊數: 【字體:

  近日,山西省太原市桃園南路西里街,一面刻有近百首唐詩宋詞的文化墻引起了當地市民的駐足欣賞。太原市民的關注點不僅在刻于墻上的傳統文化內容,更擴大到了呈現詩詞的繁體字上。有市民統計,這面“文化墻”上共出現了33處錯別字。對此,太原市委宣傳部的工作人員表示,設立文化墻的初衷是傳播中國傳統文化,但在古詩詞的簡繁體轉化時出現了一定的紕漏。

  一面文化墻上竟出現了33個錯別字——本來是要裝作有文化的樣子,不料卻貽笑大方。更可笑的是,在文化墻上出現問題的,絕非太原一個地方。前段時間,就有媒體曝光,在安徽六安市的某面文化墻上,出現了二十四孝中“埋兒奉母”的故事,許多市民對此非常反感,因為“埋兒”在當下就是故意殺人——如此“孝道”,也要繼承嗎?

  近些年來,一些基層的街道辦與宣傳口似乎患上了文化“復古癖”。大街小巷,是一定要有唐詩、宋辭與漢賦的,而且,必須用繁體字才顯得高端大氣上檔次。這從一個方面說明,各個城市越來越重視對傳統文化的保護與宣傳了。這當然是一件好事,黨的十八大報告強調要“建設優秀傳統文化傳承體系,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各個城市大興復古風,在某種程度上也是在做這方面的努力。然而,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傳播并不像一些標語一樣可以隨意拿來就用。如果權力部門尤其是具體執行機構和人員不細心打磨,不認真校對,很可能會暴露一些官員的沒文化。

  一些在基層搞宣傳的干部,習慣了宣傳一些“永遠正確”的標語,習慣了在電腦上的“剪切”、“復制”與“粘貼”,以至于連基本的思維能力都要失去了,甚至邏輯不清、是非不辨。可是,傳統文化的具體內容并非都是“永遠正確”的標語,如果腦子長草還不去認真清除,就必然會出現前述尷尬。拿太原這面沒有文化的文化墻來講,相關工作人員一定是用網上“簡轉繁”的軟件直接轉換過來的,轉換過來的繁體字,恐怕自己都不一定認識幾個。

  我們當如何繼承和宣傳傳統文化?這個問題并不難回答。習近平總書記在2013年1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的一次集體學習時說,“中華民族有著源遠流長的傳統文化,也一定能創造中華文化新的輝煌。要堅持古為今用,去粗取精,去偽存真,因勢利導,深化研究,使其在新的時代條件下發揮積極作用。”在今年2月的另外一次集體學習會上,他又強調,“民族文化是一個民族區別于其他民族的獨特標識。要加強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挖掘和闡發,努力實現中華傳統美德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很顯然,對傳統文化進行去偽存真、深化研究、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才能做好文化墻的宣傳工作。基層宣傳部門的工作人員,再單純用“剪切”、“復制”、“粘貼”的落伍方式進行這方面的宣傳工作,必然會在更有文化的群眾面前出丑。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中國青年報(2014-12-10)
0
相關信息
精彩展示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 慶陽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