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新聞資訊 >> 外省 >> 瀏覽文章

郭家廟墓地發現最早大型樂舞遺存 距今2700年

2015/1/6 9:34:29 點擊數: 【字體:

  昨日從省考古所獲悉,棗陽郭家廟曾國墓地發現了一處大型樂舞遺存,年代屬兩周之際至春秋早期,為目前所知最早的樂舞遺存,距今約2700年。

  一位音樂考古專家介紹,這處樂舞遺存位于郭家廟曾國墓地曹門灣墓區M1墓內,該墓曾遭多次盜擾,垮塌嚴重。從初步清理的情況看,墓室內的北部分布著一批彩漆木雕大型編鐘架和編磬架,包括長、短不等的梁以及立柱和底座。其中,鐘梁最長的約4.5米左右,兩端為圓雕龍首,通體彩飾變形龍鳳紋。底座有大小兩對共四件,均腐蝕嚴重,其中較大者為圓雕鳳首,局部彩繪垂鱗紋,形象生動飽滿。

  在該墓室的西北角發現石質編磬,均腐蝕嚴重。考古人員未發現大型編鐘,僅有兩件青銅鈴鐘,通體裝飾變形鳳紋,內腔含有鈴舌。此外,還發現了疑似弦樂器的若干漆木殘件。“從目前的清理狀況來看,編鐘的整體規模和400余年后的九連墩一號楚墓的情形相當”。

  樂舞是先秦時期最重要的藝術表演形式,詩、樂、舞三位一體,是先民歌頌英雄、表達情感的主要方式,編鐘和編磬為表演樂舞的樂器。從周代開始,樂舞的表演成為禮樂制度的組成部分,成為貴族身份的重要表征。

  這位專家介紹,隨州葉家山M111出土的西周早期5件套編鐘,是迄今最早的大型成套編鐘,但沒有發現木架,這批編鐘是禮樂制度濫觴期的代表。著名的隨州擂鼓墩曾侯乙墓出土的,包括曾侯乙編鐘在內的樂器群以及其他音樂文物,則是周代禮樂制度極盛的標志。此前出土的春秋編鐘均為小型。

  “此次發現的春秋早期大型樂舞遺存,填補了從西周早期到戰國早期近五百年間大型樂舞發展史的空白,進一步證明了曾國是周代禮樂文明的正統代表。”專家說。(記者黃征 通訊員胡剛 張翔 黃文新 連紅)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長江日報(2015-01-06)
0
相關信息
精彩展示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 慶陽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