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新聞資訊 >> 外省 >> 瀏覽文章

文化地標 南鑼鼓巷的前世今生

2015/1/12 11:21:04 點擊數: 【字體:

文化地標 南鑼鼓巷的前世今生

南羅鼓巷

    2014年2月25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南鑼鼓巷雨兒胡同,走進了兩個四合院,和老街坊們聊起了家常,這著實讓這條串聯(lián)古今的古巷“火”了一把。如今再去南鑼鼓巷的游客,除了尋找老北京的文化記憶與新北京的時尚符號以外,還必去習總書記走過的雨兒胡同留個影兒。

    原名羅鍋巷的鑼鼓巷是隨著元大都一同建立而成的。如今走在古巷中,尋覓700多年的歲月留痕,參天大樹還在,幽深的王府大宅和古樸的四合院還在,它們默默見證著歷史風云,與此同時,琳瑯滿目的商店各顯風情,演繹著都市時尚,真有穿越時空的感覺。

    在北京城里的每一條上了歲數的胡同身上,都有數不清的故事,但為何南鑼鼓巷以及與它交匯的17條胡同成為了北京城的新旅游地標?一個重要的原因是歷史上很多大名鼎鼎的人物都在這里留下了生活的印記。出身于正白旗的清末重臣瓜爾佳氏榮祿曾住在菊兒胡同3、5、7號院;帽兒胡同35、37號院,原是末代皇帝溥儀的皇后婉容的娘家,民國十一年陰歷十月十三日(1922年12月1日),婉容就是從這里出門進入皇宮的。除了達官顯貴,這里還曾經居住過齊白石、矛盾、顧孟余等文化名人,這為這條巷子平添了濃厚的文化氣息。齊白石曾住在雨兒胡同13號院。如今,這個院子是北京市美術家協(xié)會的辦公地點,繼續(xù)延續(xù)著它與美術的淵源。后恩寺胡同13號,不同于周圍的許多深宅大院,僅是一座兩進四合院,但就是在這個小院中,茅盾先生度過了他人生最后7年歲月。

    在2005年以前,南鑼鼓巷一帶還都是十分破舊、狹窄的小胡同,隨著一群文化投資者、藝術愛好者和休閑旅游者的介入,南鑼鼓巷以及周邊古巷將傳統(tǒng)文化和創(chuàng)意產業(yè)相結合,迅速發(fā)展成交織著傳統(tǒng)與時尚的新胡同文化。僅南鑼鼓巷這短短的786米,就包容了餐飲、服裝、特色小店、劇院等中西文化交融的文化產業(yè)。也正是這些不斷更新并崛起的新生文化產業(yè)與悠久的北京胡同文化激烈地碰撞,才能讓南鑼鼓巷在游客心中保持較高的熱度。如今,坐落其中的中央戲劇學院低年級部已遷址,但是高年級部卻仍留在胡同里,因為這里有小劇場,有著名的“黑匣子”,有固定的觀眾群。每到學期末,連周邊的老百姓都會來看看學生們的實習劇目,胡同里的商販、老板們,也許就是四合院里的大媽都能談談戲劇,說說莎士比亞,這也讓南鑼鼓巷的小劇場聲名遠播。

    在南鑼鼓巷,這樣的情景會經常出現:老人們坐在馬扎上聚精會神地下象棋,手拿糖葫蘆的孩子邊吃邊走;操著各種口音的游客打聽中央戲劇學院小劇場在哪兒,也有詢問茅盾故居和齊白石故居在哪里的。還有令人眼花繚亂的鋪面——奶酪鋪、冰激凌店、酒吧、咖啡店、臺灣小吃店、港式甜品店、湘菜館、川菜館、意大利比薩面館、書茶社、青瓷店、手工銀具店、文玩字畫店……應有盡有;老北京工藝品也是琳瑯滿目——兔爺兒、吹糖人、剪紙、風車、木陀螺、千層底布鞋、京繡、京扇、京劇臉譜……帶著古風京韻;文化活動更是豐富——不過百人規(guī)模小劇場話劇、十幾二十幾的觀眾相聲專場、兩三成團的人力車胡同游,還有吹糖人、捏面人這樣的老北京手藝都成了這里的演出節(jié)目,讓人不虛此行。

    現在,在南鑼鼓巷北口不遠的東側街旁一面高大的磨磚對縫的青灰色老墻上,磚封的門洞上仍可見“萬慶”二字,這里原是民國初期的北京五大當鋪之一的“萬慶當鋪”。西側街77號店鋪門口邊豎著的一塊高1米的漢白玉水準點石碑,它的兩側分別鐫刻“實測北京水平”、“京都市政公所”……久遠卻又充滿朝氣的古巷,你可能時隔數年后再來光顧,或許不少店鋪已經改頭換面,但古巷依舊穩(wěn)重、踏實地拖著歲月在行走,你會發(fā)現,其中透出的現代氣息、文化味道卻越來越濃烈。

    作者:劉孝存 (作者為著名文化學者、民俗專家)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光明日報(2015-01-12)
0
相關信息
精彩展示
評論區(qū)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tǒng)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 慶陽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