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新聞資訊 >> 外省 >> 瀏覽文章

百年“儒家拳”的傳承

2015/1/19 9:45:34 點擊數: 【字體:

  中新社福州1月18日電 題:百年“儒家拳”的傳承

  作者 余婷

  福州文廟,已經成為“儒家拳”的一個小小武術傳承基地。“儒家拳”第五代唯一嫡傳弟子、掌門人潘立騰,在此帶領著45名入門弟子,傳授他畢生所學。

  當天,31名弟子身著紅武服在文廟大成殿前練習,動作或像雞,或像狗,時而“前空滾翻”,時而“狗越”。當一身黑色中山裝的潘立騰向中新社記者展示拳術時,只見年屆50的老人身輕如燕,身手之矯健不輸在場任何一位年輕弟子。

  “‘儒家拳’屬南拳,動作雖簡單,力道不容小覷。”他娓娓道來。這套有百年歷史的稀有拳種是福州本土拳種,據《福建武術拳械錄》記載,乃是閩越古都4位儒士習得源于唐代梨山老母8個女徒弟所傳的內家拳中的雞、狗、魚、儒四拳法,薪火相傳,至潘立騰已是第五代。

  在潘立騰看來,武術和武德成長在中華傳統文化里,內涵豐富,應該生生不息傳遞下去,“特別是像‘儒家拳’這樣的小拳種,雖傳承人不多,但更應后繼有人。”

  上世紀70年代末,漸有復興勢頭的武術充滿“神秘感”,14歲的潘立騰入門習武。如今,他仍記得拜師時的禮儀,上香、磕頭、遞拜師帖、敬茶、賜入門書……這套傳統收徒儀式沿用至今。

  “拜完師會有強烈的‘傳承人’責任感。”潘立騰猶記當年拜師時的“熱血沸騰”,“中華傳統文化講究‘尊師重道’,重視禮儀和修養,中國武術亦如此。”

  2012年,潘立騰辭去企業高管職位,義無反顧挑起“儒家拳”傳承人的重擔。如今,同門師兄弟50多人遍布國內外,都收徒授課。他說,“他們把它當做兼職,閑暇時做;在我這,傳承‘儒家拳’是使命。”

  潘立騰的弟子,有42歲的企業CEO,也有小學一年級的“娃娃”。他告訴記者,2013年三名來自寶島臺灣的“武術世家”大學生拜入門下,至今仍不間斷“跨海”前來學習,并在臺灣當地開課,異地傳承“儒家拳”。

  福州軟件職業學院大二學生黃皓是潘立騰的“得意門生”,也是學院“國術社”的社長。在他看來,“儒家拳”當屬國粹,是中國武術重要組成部分,“‘儒家拳’不為表演,實戰性很強”的屬性最為吸引他。

  談及師傅潘立騰,黃皓贊表示,“師傅是武術行家,教學‘不吝嗇,不保留’。”他表示,如有可能,他也想做“像師傅一樣的傳承人”。

  2014年12月,“儒家拳”成為“福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隨之,一如眼下熱門的跆拳道、空手道等“舶來拳”,“儒家拳”也成為人們津津樂道的話題,引起更多人關注。

  福建省武術協會常務副會長林文賢認為,傳統武術,既是技藝更是文化,在推廣技藝的同時更應該推廣其文化內涵。“既要學習跆拳道懂得利用時尚需求,做好推廣,又要把傳統武術的文化內涵傳承好。”

  “如果我不做,一定會有其他人做。”說到“傳承”,潘立騰笑言,中華文化已經傳承了幾千年,一定要讓優秀的文化后繼有人,再傳承很多個“幾千年”。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中國新聞網
0
相關信息
精彩展示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 慶陽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