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近日,在江蘇省南京市政協會議上,民盟南京市委員會聚焦非遺,一些委員圍繞“南京非物質文化遺產應走活態化傳承、市場化運作之路”進行了討論。
南京現有市級以上非遺代表性傳承人228位,各類非遺資源多達2004項。
與豐厚的非遺資源相比,南京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活態傳承明顯滯后。有的委員表示:“國家級非遺項目分為10個類別,其各自的文化內涵、表現形式有極大的差別,但目前南京在資金投入、保護方式等方面均簡單劃一,常出現事倍功半的狀況。”此外,同樣令人擔心的是,部分非遺項目后繼乏人。截至目前,在南京市級代表性傳承人中,年齡在60歲以上的有112人,40歲以下的僅12人。
有關委員呼吁通過設立南京非遺活態展示及培育基地,為非遺項目實現“資源—資產—資本”的有效轉化提供平臺載體;建議引入數字化手段,提高運用網絡、數字技術為非遺服務的能力,盡快讓非遺品牌及產品營銷進入微博、微信等新媒體領域。
(王世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