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新聞資訊 >> 外省 >> 瀏覽文章

陜西首次發現西周社稷建筑 或為殷遺民亡國之社

2015/1/30 9:15:26 點擊數: 【字體:

陜西首次發現西周社稷建筑 或為殷遺民亡國之社

工作人員在陜西周原遺址社祭遺存處進行考古發掘(2014年12月31日攝)。 新華社發

陜西首次發現西周社稷建筑 或為殷遺民亡國之社

工作人員在陜西周原遺址殘存的亞字形社主石基座旁進行清理工作(2014年12月31日攝)。新華社發

  記者28日從陜西省考古院獲悉,考古人員去年在聞名遐邇的陜西周原遺址發掘出一處迄今為止規模最大的西周時期單體建筑,并在此回字形建筑的院落中發掘出一處社祭遺存,其殘存的亞字形社主石基座超過1.68米。專家認為,中國古人十分講究祭祀代表土地之神的“社”,這處首次考古發掘出的社祭遺存應當是西周時期生活在周原的殷遺民使用的“亡國之社”,對于研究古代中國的社祭禮儀和周文化的包容開放精神等均具有重要價值。

  社祭遺存主要標志物為立石

  周原遺址考古隊去年在岐山縣鳳雛遺址南側發現了兩處獨立的夯土建筑基址,其中一座平面呈回字形,東西寬約56米、南北長約47米,總面積約2600平方米,是目前所見規模最大的西周時期單體建筑。其中部院落為長方形,東西寬276米、南北長257米,也是迄今所見規模最大的西周單體院落。

  尤為重要的是,考古人員在院落中部發現了社祭遺存,其主要標志物是一件巨型社主石,其上部已殘僅存基座,埋入地下部分達1.68米;在社主石的正南方是一方形石壇(即祭壇),其東西寬42米、南北長46米,系用自然石塊壘砌而成。

  參與考古發掘的北京大學教授劉緒說,中國人古代祭祀社的形式主要有兩種形態,一種立木,一種立石。這里發現的是很典型的立石,人加工的巨石立在一個大建筑的院子里,雖殘毀但正對著北邊的門,這在其他地方尚沒見過,這個建筑本身應是一處社稷的場所。

  可能為殷遺民“亡國之社”

  根據新發現的建筑遺存的地層學分析,考古人員認為回字形建筑從西周早期一直使用到西周中期,而建筑南側百米處一處商文化特色墓地及其出土青銅器銘文表明,此地一直是周滅商之后的殷遺民生活之地。

  北京大學教授孫慶偉說,這個社不是一般的社,應當是武王克商后遷到周原殷遺民在當地建立的社,這個社在文獻里名稱叫亳社。一般的社要通天地之氣,周圍較為開闊,而此社的回字形建筑則呈現出“絕陽通陰”的功能;同時,這個社的底座(近地面部分)是亞字形的,而亞字形是商人非常重要的特征,如此一來明顯是殷遺民“亡國之社”——文獻記載中的亳社。

  專家推測“左祖”或許存在

  中國人一直講究“左祖右社”的禮儀制度,“左祖”表示左邊的祖先廟,“右社”則表示分布在右邊的土地神,二者是古代中國人最重要的祭祀對象。隨著“右社”的發現,專家推測“左祖”或許也應存在,而遺址北側不遠的鳳雛遺址的性質以及周原遺址的聚落形態等,則成為新的學術問題。

  陜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員王占奎說,中國人常常“社”“稷”連稱,其實分別代表的是土地神和豐收神。西周時期社祭建筑的發現,不僅首次為兩千多年前的國家祭祀制度提供了確鑿的考古學證據,也為深入闡釋包容開放的周文化如何成為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源頭等提供了重要依據。

  (綜合新華社報道)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長江日報
0
相關信息
精彩展示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途W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 慶陽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