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新聞資訊 >> 外省 >> 瀏覽文章

舊時蘇州人嫁女要請箍桶匠訂做子孫桶 即為馬桶

2015/3/9 16:33:22 點擊數: 【字體:

  箍桶匠的專業名稱應為“圓作”或“圓作木匠”,因其制作的木盆桶都是圓構件,當然也有橢圓形,如腰子盆或睏桶(嬰兒睡覺用的)。不知何故,以前蘇州人不管臉盆還是腳盆,一律喜歡稱之為“桶”:“面桶”啊“腳桶”啊,這大概也是稱圓作為“箍桶匠”的理由之一吧。

  蘇州的箍桶匠大致出現在兩種地方,一是在小鎮在老街,有自家作坊或門面的,箍桶匠蹲守在屋里,專門制作各種盆桶出售,同時承接著訂制加工,當然也幫人修修補補。過去蘇州人家嫁女兒,嫁妝中的各種木桶木盆,全都請箍桶匠定做,大大小小要準備十幾件。聽我母親說,外婆嫁她之前,專門到老家斜塘鎮上熟悉的箍桶匠處,訂制了一套圓作嫁妝,有馬桶、大小腳桶、各種拎桶、果子桶、腰圓桶、帶蓋米桶、粉桶等,還有專為我出生準備的睏桶、立桶和把尿桶,一色大紅廣漆。里面馬桶是最重要的,老蘇州稱之為“子孫桶”,陪嫁中必不可少的東西,不論貧富,至少要陪嫁一只。腳桶也是陪嫁的主要用品,分大、中、小三種,小腳桶主要用于洗腳;中腳桶主要用來洗衣裳;大腳桶實際就是浴盆,主要用于沐浴、洗被單、洗蚊帳等。

  另一類箍桶匠是走街串巷的。兒時在小巷深處居住,巷內常有箍桶匠走過,一路吆喝著“箍桶——作死(竹絲)!”后一聲是“作死”還是“竹絲”,我一直沒聽明白,“作死”是粗話肯定不對,倒是見到過用竹絲箍的老木桶,也許幾百年前就是這樣吆喝的?有待考證。當箍桶匠的吆喝聲隔墻飄來,家里如果有漏水的腳桶,或散架的木桶,大人會叫我第一時間沖出宅門,“叫住那箍桶的!”等到箍桶匠沿著斑駁的墻壁歇下擔時,大人也捧著待修的盆桶來到了屋外。由于從前蘇州人家大部分盆桶都是木制的(除面盆外),特別是腳盆、鍋蓋以及馬桶,上世紀八十年代仍有許多家庭在使用。所以箍桶匠的生意,至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仍舊是蠻好的。特別是用來洗澡的大浴盆,整個冬季沒使用(天冷一般上浴室),往往會干得瀕臨散架或出現許多裂縫(蘇州人叫“繃拆”),如將浴盆放天井里,井水浸泡一天仍不管用的話,那就需要等待箍桶匠來修作了。

  箍桶匠修盆桶時,我喜歡在旁邊觀看。箍桶匠騎馬般坐在倒翻長凳似的長推刨上,神奇地使用著木箱子里各式各樣的工具:圓刨、鋸子、斧頭、鑿子、桐油——由于蘇州人家的盆桶式樣比較多,各種桶的圓弧度都有不同,全靠箍桶匠的精湛手藝,要塊塊拼接得嚴絲合縫,否則那盆桶就會漏水。特別是馬桶,漏了絕對不行!蘇州人家的馬桶往往要用到老,一般不輕易扔掉,這是象征傳宗接代的子孫桶啊。你別看舊了不像樣,新婚時子孫桶地位最高,紅漆油亮,形如銅鼓,桶蓋刻有蝴蝶、蝙蝠、花卉等圖案,配上金粉回紋裝飾,精美得如同花籃。作為行嫁的主角,子孫桶要專門由娘家兄弟拎進洞房,里面還放有紅蛋紅棗等,討“代代(蛋)相傳”“子孫興旺”“早得貴子”的吉利。

  隨著時代變遷,承傳千年的傳統生活方式和一些民間日用品正逐漸消失,馬桶幾成稀有之物。市場上早出現一種小巧玲瓏的子孫桶工藝品,放在新人房里,既吉祥寓意,又美化居室。只是走街串巷的箍桶匠身影,和那一聲聲古老的吆喝聲,已難尋覓了。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蘇州日報
0
相關信息
精彩展示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 慶陽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