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國家文物局批方案后 將對坍塌段進行修復
楚天都市報訊 楚天都市報訊(記者高東起)4月21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襄陽古城墻,因30年前維修時施工方法不當、近期連日降雨滲透,位于南面的一段坍塌19米(本報4月22日曾報道)。昨悉,襄陽已開始對全長7300余米的整個古城墻進行全面“體檢”。
事發后,襄陽市文物部門逐級向省文物局、國家文物局進行了匯報。省文物局成立工作組赴襄陽調查。經調查,工作組確認,錯誤的修建方法,是導致城墻坍塌的主要原因。
工作組同時要求當地制訂維修方案,盡快修復城墻;并對古城墻進行全面排查,逐步消除安全隱患。
目前,襄陽市有關部門正抓緊維修方案的編制、申報,將在得到國家文物局審批后,實施坍塌城墻修復工作。同時,從4月底開始,相關部門對古城墻安全隱患的排查已全面啟動,預計排查工作5月10日前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