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新聞資訊 >> 外省 >> 瀏覽文章

阿敦喬魯:石頭迷宮的秘密

2015/6/3 11:49:49 點擊數: 【字體:

阿敦喬魯:石頭迷宮的秘密

石構墓穴
 

    阿敦喬魯,蒙古語意為“像馬群一樣的石頭”。

    阿敦喬魯遺址與墓地位于新疆天山西部余脈之間,距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溫泉縣城西約41公里處的博爾塔拉河的北側。

    阿敦喬魯田野考古自2010年開始,一直在進行規模不等的發掘,發現了一些遠古文明的秘密。比如,2013年在此發現的馬骨,通過檢測是馴化馬骨骼,比殷墟發現的家馬早四五百年。從這個意義上說,它的發現將中原黃河流域出現家馬的脈絡向前理清了一步。阿敦喬魯可能是馴化馬走向內地的重要通道。

排墓的發現

    負責此項挖掘工作的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科研處處長叢德新介紹,經過初步調查,阿敦喬魯遺址范圍近7平方公里,主要遺跡集中于阿拉套山山前的一處丘陵周圍,其中石板墓60多座、石堆墓30多座。2014年重點對成組的“排墓”進行了清理。

    有一組石板墓中并列七個石棺,從北向南依次擺放,墓坑一個挨著一個。所謂“石棺”,并非常見的整塊巨石鑿出,而是在墓坑中先豎直放入四塊大石板,兩長兩短,形成堅固箱體,上方再蓋石板,石棺底部是砂礫石的地面,不鋪石板。

    考古人員仔細清理后發現,偏南首座較大石墓可以確認是這排墓葬的主墓。從地表結構分析,這座石板墓建筑之初,是完整閉合的四面石圍,之后不斷向北、向南接出石圍。其中北面石圍口并未封死,預留了空間,以便后來在其北側依次埋入逝者。這是一個延續的過程。墓穴大小、距地表深度不完全一致,但地表可以清晰地看到一條南北方向的排墓形態。此類由石圍構成、多座石棺組成的家庭式排墓,在我國還是首次發現。

    叢德新介紹,排墓之中,墓主人骨完整的,其入葬姿勢均為側身屈肢,頭西腳東,面朝北部山脈。就埋葬形式而言,這排墓葬中的人,一定比其他墓葬中的人關系要近。特別之處是,七座墓葬中有三到四座是火葬碎骨入殮的。“我們推測,這些人是在外出游牧或其他活動的途中逝去,只能就地火葬,族人將碎骨帶回阿敦喬魯統一下葬。”叢德新說。

墓地周圍的發現

    距離排墓約300米遠的東側小山中心,有個整塊脫落的大石,被稱為“石舞臺”。它寬近9米,高約6米,考古人員在其附近找到一些人工遺跡,所以推測“石舞臺”有可能是當時的祭祀臺。這意味著阿敦喬魯或許是當時這個部落或集團相對重要的地方,因而成為逝者長眠的選址。

    “我們還注意到一個現象:在阿敦喬魯墓葬周邊散落著很多巨石巖畫,除了羊的形象,鹿是刻畫最多的動物。我們還首次發現了鹿角。這說明當時博爾塔拉河流域的低山區域的林木之間,很適合鹿的生長。我們推測,這些巖畫年代與阿敦喬魯的遺址和墓葬是有一定聯系的,很有可能部分巖畫與墓地年代是同時期的。”叢德新說。

    在清理位于丘陵西部的南坡上的一組大型石圍建筑群時,考古人員發現,該建筑群依地勢從坡底向坡頂分成四個層級,由五座石構建筑組合而成。房址內遺跡大致呈中軸對稱分布,基本可以劃分出四個單元,顯示出了不同的功能分區。在房址內的東南角和西南角各有一個獨立的四分之一圓形狀的石圈,東南角為雙圈遺跡。

    這種狀況意味著什么?考古人員還在研究中。

遺落在西天山的青銅之光

    阿敦喬魯遺址與墓地是近年來新疆發現的青銅時期的重要遺存,其年代為公元前19世紀至公元前17世紀,在西天山地區的青銅時代遺存中年代較早。之前的發掘已確認了遺址和墓地的相互關聯性。2014年度“排墓”形式墓葬的發掘,為探討該區域古代社會結構提供了非常重要的材料。

    這些成果加強了此前對阿敦喬魯遺址的認識,即該遺址很可能是博爾塔拉河流域具有中心性質的祭祀或舉行重要儀式活動的場所,顯示出很高的文明程度。阿敦喬魯遺址及墓地的規模在目前所見同類形制中較大且完整,顯示了其在西天山乃至中亞地區早期青銅時代遺存中的重要位置。

    叢德新說:“今年我們將對遺址進行更全面的剖析,對重點墓葬進行發掘,或許一些未解之謎會找到答案,或許又會涌現一些新謎題。”我們相信,阿敦喬魯遺址的持續工作,將有助于進一步提升對新疆及中亞地區青銅時代考古學文化深度和廣度的認知。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光明日報
0
相關信息
精彩展示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 慶陽民俗文化商城